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综合其他 > 这个男二有点东西[快穿] > 这个男二有点东西[快穿] 第204节
  好在这家工厂是建在大队里,而且还是由苏知青创办起来,所以他才能借着这个机会进厂,苏知青也愿意给其他知青提供机会。
  对此,他们应当更加珍惜这次的机会,而不是在后面抱怨‘不公平’。
  当范善的话说完,倒是没人敢再说什么。
  对于苏霖这位知青,每个人心中的感观都挺复杂。
  苏知青才来就弄出这么大阵仗,让他们知道原来知青也能这样,他们也想着要不要仿造苏知青的方法,也弄出一番事业。
  在这之前,他们内心充满着信心,想着苏知青能做到他们一样也可以。
  结果发现,真的好难。
  除了多读了几年书之外,根本没其他能拿出手的本领。
  对于苏知青,多少有些佩服的情绪。
  现在听范善的话,更觉得苏知青是真的为同为知青的他们着想。
  虽然只有一个名额,但总比一个名额都没有的好。
  考核的事是由苏霖来安排,最后一共招聘了十八个人,知青中司倩考上了办公职工,还有一位男知青去了生产线,其他全是大队的乡亲们。
  这么算起来,梁家大队可是一下子解决了三十多名的工作问题,一开始还没引起什么轰动,毕竟厂子办了起来,但工人们都没拿到一分钱,相当于在干白工。
  可是!
  就在制砖厂成立的半年后,发放了第一批工资!
  所有工人,最低一个月都能拿到接近四十块钱,最开始进入制砖厂的工人最低拿到了两百四十块钱!
  半年工资两百四十块啊,相当于以前一家人的年总收入。
  这怎么可能不让人吃惊?!
  这么多人中,苏霖的工资自然是最高的,六个月收入四百多块,一下子从贫民变成暴富人群。
  在此后就是梁连和郑郡。
  这两位的家庭有些相似,家里就一位长辈,日子过得都有些苦难,不然也不会这么年轻的时候就挣最高的工分。
  郑郡稍微好点,郑老爷子年级大了些,但好歹还有些积蓄,梁连就不同,家里才还完以前的欠账,这几年两母子作死的干活就为了想让以后的日子更好一点。
  本来以为还有得熬,谁能想到现在他也是那高工资的工人了。
  手里抓着三百来块,梁连眼眶都有些湿润,他略带些哽咽,满心激动的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现在只想马上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娘,让她也跟着高兴高兴,也可以让她别那么拼,以后家里有他撑着。
  郑郡这会已经算好账了,三百块拿给爸,剩下的钱他拿着偶尔改善下伙食,舔了舔下唇,“发了工资自然得庆祝下,要不咱们明天去镇上吃一顿吧。”
  听说国营饭店有道特有名的红烧肉,好吃的不得了。
  老早就馋过,但无奈兜里没钱。
  现在不同了,第一次发工资怎么都得去庆祝下吧。
  “行,明天一块去,我请客。”苏霖大方宣布,正好他明天得去镇上一趟,借着机会请客奖励下他们。
  不过,谁也不好意思去。
  在国营大饭店可得花不少钱呢,最后好说歹说,苏霖决定去镇上采购一饭,买些肉回来,让梁婶子帮着做一顿,大伙一起聚聚。
  是有必要庆祝下。
  除了发放工资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安排。
  工作岗位彻底划分出来。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苏霖是知青之外,还是梁家制砖厂的厂长,负责整个厂子的经营。
  而生产方面全由梁连负责,别看他年纪小,但绝对是学得最快最认真的那个,做起事来也不会毛手毛脚,教导他人的时候也特别的耐心细致。
  郑郡在和梁队长谈成第一件生意后,就一直做着销售的事,厂子发展的越来越好,他功不可没。
  就和梁队长原先说的那样,苏霖有了左右手,而正是因为他们三人,厂子的效益越来越好,每个工人才能得到他们应有的回报。
  这样的大好事,怎么不该庆祝下?
  既然不好都去国营饭店,就去采买些猪肉鸡肉,让梁婶帮着做一顿大餐,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顿。
  发放工资的第二天放假,也是想着他们手中有了钱,肯定忍不住去买些物件,苏霖也有这个想法,他得给家里人寄点东西。
  之前的几个月都是家里每个月给他打钱,时不时寄点用品过来,他就算想回报也苦于兜里没钱。
  现在不同了。
  正好在大队收点干货给家里寄过去。
  别看是城里人,但在吃的方面上还不如乡下。
  城里每个人都有指标,指标一用完有钱也卖不到东西,倒是能去黑市,但现在这个年代又有几个人敢去冒险?真要被抓到,一家人的工作都有可能丢掉。
  所以指标一用完,想要吃饱吃好真的太难了。
  要是谁家有个农家的亲戚,还能从农家收点青菜之类的食物,如果没有也就只能忍着。
  苏霖这次收了一些红枣和晒干的桂圆,还有几十个队里阿嬷腌制的盐蛋,这玩意够稀罕,要不是看在苏霖的份上,人家还不一定卖。
  再有一些最开始烧制的陶具,比不上供销社卖的好看,但也挺实用。
  专门捡了些干草塞着,就怕路上会摔坏。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包成一个大大的包裹寄给了家里人,寄完包裹又通过邮局汇款,给家里寄了一百块。
  倒不是圣母心,而是觉得应该这样。
  他和原身的家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多,分开这么长时间又很少联系,但也是真能感受到原身家人对他的关怀,让他特别的暖心。
  如果以后有机会,可以考虑回去一趟。
  前些日子家里来信,娟儿还说弟弟想他想得躲在屋里哭,还给他攒了不少糖果,就等他回去吃呢。
  不过,除了家里人之外,还有一封让他有些意外的来信。
  信件寄来了蛮久了,苏霖看过之后就塞进抽屉,根本没打算回信。
  来信的是邹琦,专门询问一些下乡知青的事,以及对他突然下乡的埋怨。
  这种信,回不回都无所谓,反正邹琦迟早会下乡。
  只不过苏霖没想到会那么快。
  寄去的包裹还在路途中,大队突然收到消息,“队里又得收几个知青了,只希望这次来的人都能老实些。”
  不怪他们担心,梁家大队的知青还算老实,是有些娇生惯养,一看都不是干活的人,但好在他们心里再埋怨,该下地还是会下地。
  不像隔壁大队,听说有个人故意摔断腿,就是为了能回城。
  谁能想到上面还真批了,这一下像是捅了马蜂窝,好几个知青效仿,直接闹到镇上去,连带着整个大队都接受批评。
  前些日子几个大队长相聚,梁队长是没少听他们埋怨,以及多了一些对他的羡慕。
  没办法,谁让他们梁家大队出了个苏知青这样的能人呢。
  有了对比,梁家大队看着他们队里的知青是越来越顺眼,有些小毛病但也不碍事,只希望这次新来的也一样老实些。
  “郑郡明天不是要去供销社一趟吗?正好让他把知青接回来。”黄支书安排着,谁去都行,只要把人带回来就好。
  梁队长打趣着:“那得给他一把花生,他才愿意听话。”
  不管怎么说,接人的活就落在了郑郡身上。
  第123章
  郑郡还真得了一把花生,对此接人的活很是满意。
  花生没多少,但好歹去得路上能解解馋。
  他并没有直接去镇上,而是先跑了一趟隔壁的大队,谈好生意后再顺路去接人,来得时候有些晚了,刚进屋就见里面好几人侧头盯着他。
  郑郡愣了下,“这些都是?”
  不会吧,数下来得有七八个人,以往可没一次性分配到这么多人。
  “都是,名额已经记录好,你将他们带回去就行。”办公人员笑着。
  郑郡可不敢答应,好歹要问清楚:“可以往最多不是四五人吗?这次怎么一下子分了这么多?其他大队是怎么安排的?”
  本想着含糊过去,含糊不过去也只能直说了,“你也知道其他大队的情况,知青对于他们来说是负担,你们大队有了制砖厂,多少比其他大队富余些……”
  说来说去,就是让梁家大队帮着多养养人了。
  郑郡白眼一番,不过到底没拒绝。
  这次人选就算多了,但也不至于成为大队的负担,但理是这个理,说肯定不能这么说,还得卖卖惨。
  最后,当着这八人的面,郑郡皱巴着脸将大队的困难一一说了出来,说得要多惨有多惨,办公人员肯定不信,但这次人选分配的事梁家大队确实出了不少力,也就只能附和着。
  他这边附和,其他知青们可不知道。
  还当梁家大队生活条件是真的很困难,一时之间都有些担忧起来,这可是以后要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地方。
  半个小后,郑郡带着八人前往梁家大队。
  本来他是借了队里的牛车出行,正好还能将人带回去,结果来了这么多人,坐肯定是坐不下来,他道:“你们把行李放上面。”
  “郑同志,还得走多久啊?”
  “你看能不能在牛车上挤挤?我实在是走不动了。”
  “这边还能挤出两个空位,要不女同志先上去坐?”一位带着书生气的男知青开口,说话的时候视线落在了一旁的女同志身上。
  这次八个人中有三名女同志,其中邹琦同志让人忍不住将视线放在她身上,“邹同志,你看着最文弱,要不你上去歇会吧。”
  邹琦没意外,她早已经适应这种场面,很多时候不需要自己主动,就会有人替她抢到想要的东西。
  她其实还有些力气,但如果有得选择,自然不愿意靠双腿走回去。
  可惜的是,她碰到了一个克星。
  郑郡瞟了男知青一眼,“三个女知青两个坐牛车,那另外一个怎么办?你背着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