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七百五十章 停工歇业 合乎法理
  在棋盘园木匠罢工这件事上,泉州府的衙门反应非常微妙,他们不敢答应那些东家们要求,而是让东家们找了劳保局去协商此事。
  这和过往衙门和东家们的关系迥异,过往衙门的老爷们和东家们沆瀣一气,坐在一桌上喝酒。
  泉州府衙门的这个反应,是有历史教训的。
  叶宗留和邓茂七的纲领是剪除贪官污吏,这个口号得到了深入而彻底的执行,但凡是一个贪官污吏跑得慢些,都是被砍头的下场。
  历史教训就在眼前,泉州衙门可不敢惹得众怒。
  而劳保局找大把头协商无果之后,东家们才上门劝木江们上工,只不过这个劝人的手段,实在是不够温和。
  二十三间巷这边住的都是青楼女子,这么大的热闹,这些女子们就站在窗栏边,指指点点。
  大明皇帝的仪仗,就缇骑而言就有千余人,这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皇帝的身上。
  朱祁玉听完了前因后果,左右看了看,这烟花巷绝对不是判桉的地方,便让滕昭将一干主犯拿到府衙审问。
  于谦想了想说道:“陛下,臣留下来处置吧。”
  群众工作是于谦另外一个擅长的领域,眼下木匠们聚集了少说千余众,这一个不好,就是要出大事的,尤其是一些隐藏在工匠里坏的流脓的工贼,这些需要警惕。
  于谦处置这种事已经有了近三十年的经验,他知道该怎么做,该怎么说,才能让事情安安稳稳落地,而不是横生枝节。
  朱祁玉来到了泉州府衙,就一直在等各方传来的消息。
  一直等到各种事主到齐,朱祁玉才放下了手中的卷宗,对着泉州知府岳正说道:“你这个太守做的不错。”
  岳正是顺天府人士,正统十三年的进士榜眼,通州漷县府卫军户,岳正是父亲是府卫军指挥岳兴,早亡,岳正打小住在通州兴隆寺内。
  景泰元年请旨随姚龙入福建,至泉州府安溪县做知县事,而后九年累迁泉州府知府。
  岳正为官一方,虽然不如陈宗卿在松江府那般是陈青天,但还是处事公正,时人称贤。
  “食国俸忠君事,臣不敢懈怠。”岳正赶忙俯首说道。
  朱祁玉一抬头就乐了,棋盘园木工厂的东家,一共五人至府衙,每个人都被打的鼻青脸肿,脸颊肿的老高,木匠师傅们虽然碍于皇命没有下死手,但是打的还是特别狠。
  棋盘园的木工厂,大多数都是永定胡氏主办,一共兄弟五人,这五兄弟,都被揍了一顿。
  工匠这边则是三个五大三粗的壮汉,站在那儿就跟三座小山一样,为首的名叫陈印,是江西金溪人。
  “工坊是否毁坏?”朱祁玉开口问道。
  岳正左右看了看,站了出来说道:“没有。”
  “胡文虎你来说,工坊可有损毁?”朱祁玉看向了五胡东家问道。
  胡文虎是五兄弟的老大,他站了出来,哆嗦的说道:“没,没有。陛下,臣一直按时付薪从未拖欠,还请陛下明察啊。”
  “今天臣上门去和几个大把头商量,带点人,就是为了以壮声势,绝无他意啊。”
  从不拖欠劳动报酬,这种天经地义的事儿,在胡老爷的口中就成为了一种恩赐。
  朱祁玉嗤笑了一声,按时付薪,是胡老爷高道德的体现吗?
  其实是福建经过战乱之后,压根没多少壮丁,正是黄青不接的时候,松江府的东家们可以大喊一声,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但是福建的东家们,却完全不能这么说。
  四处都是抢人,你不付足够的劳动报酬,工匠们就挪窝了。
  “大把头,你来说说,事情的经过。”朱祁玉看向了陈印。
  陈印略显有些木讷,张口说道:“这不是东家第一次找我们了,上一次来就吵了一架,差点还动了手。”
  陈印的确是不擅言辞,这第一句话就印证了五胡带着人去的原因,是上一次没谈拢还差点动手,左证了五胡带着数百人前去以壮声势的说辞。
  福建的宗族械斗的规模一直非常庞大,动则数百人,也不算稀奇。
  “你继续说。”朱祁玉点头继续问道。
  陈印老老实实的说道:“现在没日没夜的干,还不如在鸡笼岛伐木的同乡赚得多!”
  “在那边,干三年还给分地,虽然没有地契,但是都是良田,我们这些人,一合计打算去鸡笼岛去,那边给的多,或者东家愿意给更多的钱。”
  陈印不善表达,其实他这句话里,还有鸡笼岛的产业发展。
  原木输出为主的产业结构是附加值最低的产业,所以鸡笼岛本地也在投入建设大量的木工厂,而且这些木工厂,大多数都是官厂,这些木工厂为了吸引工匠,也是肯下本。
  这自然影响到了福建的木工厂了。
  朱祁玉坐直了身子,事情终于来到了矛盾的关键点,劳动薪酬的谈判,他笑着问道:“你们现在一年挣多少?”
  陈印认真合计了一番说道:“熟工一年二十个大银板,学徒一年只有十二个。”
  朱祁玉愕然,一年二十个大银板,就是二十枚御制银币,京营的普通军士的俸禄,大约和这个相同。
  五胡跪在地上,脸肿的跟头猪一样,声嘶力竭的喊道:“陛下啊,这要是再涨,我们也没法干了啊!”
  “哦?是吗?你要知道在朕面前撒谎,等于欺君,来人,盘账!”朱祁玉一听这个,立刻露出了一个玩味儿的笑容。
  再涨薪,就干不下去了?
  他不信。
  朱祁玉到底要给他盘盘账,看到底是不是涨薪工坊就活不下去了。
  大明眼下的风口是造船业,作为造船业的上游,给劳动者增加点报酬,工坊就活不下去了,朱祁玉一万个不信!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陛下,这,这…”胡文虎终于意识到他碰到了一个较真的皇帝,这一下子就有些急眼了。
  他当然是夸张的形容了行业的生存现状,而训练有素的的缇骑们带领着大明户部官吏,没用多久就盘清了账目。
  在五年内,永定胡氏在棋盘园的木工作坊,赚出了半个二十三间巷,这种烟花地的产业都是以昂贵着称,大约价值五十万御制银币。
  木工作坊的毛利率极高大约为57%,从鸡笼岛到福建的圆木,在木匠工坊进行加工之后,供应各个造船厂的就能赚一半左右。
  而在刨除了所有成本之后,五胡的棋盘园木匠工坊每年的净利润率高达33%,这就是站在风口之上的结果。
  朱祁玉将最后的结果,扔到了五胡面前,笑着说道:“胡文虎啊,你好大的胆子!来,你跟朕说说,什么叫再涨薪,就活不下去了?”
  “陛下饶命。”胡文虎这才意识到他那句争辩的话,到底犯了怎么样的错误。
  在封建帝制之下,在皇帝面前说假话,还被拆穿了,那可是要触动非刑之正,陛下完全可以以欺君二字,砍了他们全家。
  欺君是什么下场?不用朱祁玉多言,几个缇骑已经按住了五胡。
  朱祁玉则挥了挥手示意缇骑放开胡文虎等人,开口说道:“既然按时付薪,朕就不严惩了,回去之后,好好商议,不要再打起来,生意,合得来就合,合不来,就一拍两散便是。”
  “何必闹得这番境地呢?”
  “谢陛下隆恩,谢陛下隆恩。”胡文虎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不停磕头。
  朱祁玉对着大把头陈印说道:“日后就该罢工罢工,给的少了,要求给多点,合乎法理。”
  “谢陛下。”陈印其实一直非常担心,他们的行为引起了朝廷的不满,毕竟涉及到了造船厂的木料供应,但看陛下的意思,是支持他们停工停业,来要求待遇问题。
  这让陈印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朱祁玉没有选择严惩五胡,因为当下的大明的劳资矛盾,主要就是集中在了劳动报酬是否能够妥善支付之上。
  为了解决这事儿,户部出了个彷照大明京营发饷,提前储蓄劳动报酬的方桉,并没有得到朱祁玉的首肯。
  而这个桉子,朱祁玉没有处罚任何人。
  这岂不是说,这热闹白看了吗?
  并非如此,君有动作,兆亿庶众咸瞻仰,以为则而行之。
  朱祁玉这趟热闹看完,确定了两个常例。
  第一个认真履行契约付给劳动报酬的东家,并不会被为难;
  第二个常例,则是大明的工匠们,联合起来停工歇业,合乎法理。
  他在划线,划出了劳资关系上的两条基本底线。
  不能不给报酬,工匠可以罢工。
  工会是大明工匠们的组织,这种组织民间本身广泛存在,在工匠中颇有名望的工匠被叫做大把头,而罢工则是斗争手段,也是一种极其温和的斗争手段。
  匠城是为了保证劳动者们不用付出再生产成本;而工会是将工匠组织起来,更加有序的通过斗争手段,争取劳动报酬。
  而斗争手段有许多,停工是一种最为温和的手段,如果连停工歇业都不被允许,那斗争的手段就会愈发激烈和无序。
  这也是朱祁玉作为皇帝,不想看到的。这和他追求的目标,让大明再次伟大是背道相驰的。
  朱祁玉回到了别苑的御书房,于谦一直在思索陛下为何一反常态。
  在确定了永定胡氏的五胡兄弟欺君之后,他还以为定兴胡氏要被抄家灭户,但是显然陛下并没有那么做。
  这让于谦稍显迷惑,按照陛下过往的狠厉,这胡氏能够保住性命和家产,实在是罕见的很。
  朱祁玉坐在软篾藤椅上,看着于谦脸上的神情,笑着说道:“胡文虎又没干什么,他们第一次去和大把头谈的时候,吵了起来,第二次带了人去,还被揍了一顿。”
  “今天朕去查账,还有缇骑走访,胡文虎每个月都定时支薪,五年来,从未拖欠。”
  “虽然大多数原因,是因为福建特殊的劳资关系导致的,但是胡氏,也算是朕这些年看的热闹里,算的上良心的那一个了。”
  朱祁玉不是杀人狂魔,也不是什么血手人屠,他作为皇帝,主要职责就是调和和平衡各阶级的矛盾。
  既然东家在这个普遍欠薪的时代里,能够遵纪守法的支付劳动报酬,朱祁玉也没必要过分严苛,因为一句话,就把胡氏抄家灭户。
  他继续说道:“元季君臣耽于逸乐,循至沦亡,其失在于纵弛宽待,大抵圣王之道,宽而有制,不以废弃为宽,简而有节,不以慢易为简,施之适中,则无弊矣。”
  这段话是明太祖宝训之中,洪武二年正月庚子,明太祖高皇帝于元旧臣马翼的对话,大意就是宽严简繁之间,应当施之适中,而不是一味的严刑峻法,也不是一味的纵弛宽待。
  于谦依旧是有些迷惑的看着陛下说道:“臣仍有惑,陛下允许工匠们停工歇业吗?”
  停工歇业势必要影响到大明几大造船厂的正常生产,甚至牵一发动全身,全产业链都会受到影响。
  今天的停工歇业,时间尚短,若是时日稍长,其后果不堪设想,甚至会影响大明水师的船舶下海。
  朱祁玉思考了一下说道:“工匠的阶级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鼓励这种阶级的诞生,而鼓励的手段,就是允许他们有温和的、自发的斗争手段。”
  “而停工歇业,是一种最温和的手段了。”
  于谦这才恍然大悟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什么手段不温和呢?
  元朝末年的时候,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至正十一年四月,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
  民工挖河时,发现有一独眼石人,是时,流传于民间的谣谚曰:“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不允许工匠或者民夫们采用温和的罢工手段去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那就只能让民夫们用最激烈的手段去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了。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如果不肯去让劳资矛盾用温和的手段去释放和缓和,那就筑起堰塞湖,等到决口的那天,就是势不可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