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北颂 > 第0741章 傻眼了吧?!(求月票!双倍月票!可以多投!)
  贡院外闹事的士子,群情激扬的涌到了贡院门口。
  他们闹了三日,其本意是为了吸引赵祯出现,平息此事,然后趁着赵祯出现的时候,他们诉说一下此次科举不公。
  借此让赵祯另选科举主考,重考一次。
  只是他们闹腾了三日,也没有见赵祯出现。
  如今就只能凑在一起,静等着里面的士子出来,询问一下里面的科考情况,然后拉拢一些知道了‘黑幕’的士子,一起声讨寇季。
  贡院的门户,在贡院外士子的注视下,一点点被打开。
  赵祯的身影缓缓的显露在了人前。
  “娘哎……出大事了……”
  赵祯在汴京城百姓们面前晃荡过不少次,所以汴京城的许多读书人,都见过赵祯的龙颜。
  如今看到赵祯出现在了贡院内,吓的三魂丢了七魄,惊叫了一声,就想跑。
  但凡是认识赵祯的士子,一个个脑袋里都浮现出了一句话。
  “我到底干了一些什么?!”
  对,到底干了一些什么。
  在赵祯已经下达了科考期间不许喧闹的政令以后,在贡院门口敲锣打鼓的瞎闹。
  看赵祯的架势,似乎在贡院内待了三日。
  此次春闱科考,赵祯明显参与在其中。
  质疑赵祯参与的春闱不公正?
  更重要的是,他们几乎是等于在赵祯面前闹了三日。
  以赵祯的性子……
  嘶……
  士子们都不敢想下去。
  “跑吧……”
  有人悄悄的拉了一下同伴,往后溜。
  “他谁啊?”
  “你脑子是不是被驴踢了?吕公、王公、张公,在他身后跟着,他是谁,你还看不出来?”
  “娘呀?!”
  “跑!”
  赵祯的身份在士子们中间传开,士子们几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逃跑。
  不逃等什么?
  等死吗?
  在赵祯眼皮子底下闹了三日,扰乱了春闱论才大典,赵祯要是不做点什么,那就不叫赵祯。
  士子们谎成了一团,从贡院四处往外窜。
  赵祯就冷眼在旁边看着。
  任由那些士子们逃跑。
  不到半炷香时间,贡院门口的士子逃走了近九成。
  剩下的一成,大多是在逃跑的时候被撞倒在地上,受了伤,没办法逃离的。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在知道了赵祯的身份以后,选择了放弃抵抗。
  赵祯眼看着那些逃跑的士子跑远了以后,冷哼了一声,“愚蠢……”
  赵祯盯着剩余的士子,冷冷的道:“你们觉得朕主持的春闱不公?”
  士子们在赵祯的质问下,齐齐向赵祯施礼。
  施礼过后,回道:“不敢……”
  赵祯冷哼道:“你们在外面闹了三日,朕在里面听了三日。你们扰乱春闱论才大典,按照朕的心思,应当将你们一起斩首。
  但是吕夷简、王曾、张知白三人为你们求情,朕就放你们一条生路。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朕给你们准备了三条路,如何选,刑部的官员会告诉你们。”
  “喏!”
  他们在赵祯面前,跟蝼蚁差不多。
  赵祯处置他们,他们只能听从。
  赵祯说完这话,便不再搭理那些士子,只是交代了寇季一番,然后对陈琳道:“回宫,准备三日后的殿试……”
  今日六场面试下来,谁会被取中,谁不会被取中,赵祯六人心里都清楚。
  剩下的就是对照士子们面试时候的记录,再做一次审核。
  审核无误以后,就可以公布取中的名单了。
  后续的都是一些琐事,赵祯也不需要参与到其中。
  赵祯在陈琳和吕夷简三人的陪伴下,离开了贡院。
  赵祯走后没多久,五城兵马司的人,带着城内捕所的将士们,押解着那些逃离的士子们,回到了贡院门口。
  赵祯骂他们愚蠢,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都露面了,那些士子又岂能在他眼皮子底下跑掉。
  汴京城五百步设一座捕所,捕所内全是将士,虽然经过了两轮裁减,剩下的人数已经不多了,但对付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子,还是轻轻松松的。
  一帮子士子被押回了贡院门口以后。
  寇季淡淡的吩咐了一句,“全部送去刑部……”
  赵祯将处置士子们的事情交给了刑部,寇季自然不会越俎代庖。
  更重要的是,寇季不会在这种琐事上费神。
  士子们觉得自己闹的挺大的,在做大事。
  但赵祯、寇季等人,却从没有将他们的举动当成大事,只是当他们在胡闹。
  眼看着士子们被押解着离开了贡院门口以后。
  寇季才让那些参加了科考的士子们离开了贡院。
  士子们一走,贡院再次封门。
  寇季和范仲淹、陈尧咨三人要在贡院内审核面试记录,并且决定最终的名词。
  前十名,他们跟赵祯商量过了,已经定下了,后面的那些名次,赵祯不在意,自然需要他们排列。
  值得一提的是,前十名,几乎都出自于寇府。
  当前十名的被排出来以后陈尧咨看寇季的目光就变得十分古怪。
  贡院后堂。
  寇季三人领着礼部的官员审核面试记录的同时,陈尧咨端着一碗茶,凑到了寇季面前,假装不经意的道:“寇枢密,下官听闻,最近风头正盛的忠武将军狄青,是出自于您的推举?”
  寇季正在审阅面试记录,并没有在意此事,就随口应了一句,“狄青吗?是我推举的。”
  陈尧咨听到这话,深吸了一口气,感慨道:“此次春闱,不存在半点舞弊的事情。前十全部出自于寇府。寇枢密当真是慧眼识珠啊。”
  寇季終于听出了陈尧咨的话有些不对味,他抬起头,看向了陈尧咨。
  陈尧咨也看着他。
  二人互相注视了许久。
  寇季突然开口,“如今的枢密院,并不输给内廷,你若是进枢密院,我可以考虑向官家推举你为同知枢密院事。”
  寇季之所以向陈尧咨抛出了橄榄枝,是因为他从陈尧咨的话中,听出了陈尧咨仍旧有马上封疆的心思。
  若不是如此,他也不会一个劲的赞叹寇季慧眼识珠。
  他赞叹寇季慧眼识珠,就是向请寇季帮他参详一下,看他有没有去武臣队伍里混的资质。
  权知开封府事,在别人眼里,那是一等一的重位。
  可在陈尧咨眼里,那就是一个官职而已。
  能不能借此资历入相,其实他并不在意。
  他家又不缺出将入相的人。
  他大哥出任过枢密使。
  他二哥如今距离内廷,也只是一步之遥,只要不出意外,以后必然会到内廷去晃荡一圈。
  一家出两个相爷,就已经足够了,出三个相爷,容易引人妒忌。
  他去武臣队伍里混,一是为了帮他二哥上位扫清话柄,二是为了全他马上封疆的心愿。
  他的亡母虽然再三叮嘱他,让他不要习武。
  但是他并不是那么听话的人,他背地里一直没有放弃武艺。
  亡母吩咐他以文出仕,并且在文官一途混出个名头。
  如今他全都做到了,他也该为自己活一下了。
  陈尧咨听到了寇季的话,缓缓的瞪大了眼,寇季给出的许诺,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他需要仔细问清楚道:“如今的同知枢密院事是种世衡在兼任。”
  寇季坦言道:“坐镇西南的镇字头如今只是草创,需要有人过去主持大局。邕州境内的永字头,刚刚分割出去了一支安南军,如今正在恢复元气的时候,也需要人去盯着。
  不久以后,朱能会赶去坐镇。
  他枢密副使的官职,也会变成加官。
  种世衡会升迁为枢密副使。”
  陈尧咨略微一愣,刨根问底的道:“那三衙殿帅由谁出任?”
  种世橫若是出任了枢密副使,那就没办法再担任三衙殿帅。
  此乃是朝堂上的旧规。
  虽然兵制革新已经完成,但是一些旧的规定,仍旧存在。
  它们中间一些,会随着各级掌兵衙门的职权变动自然而然的消失。
  也有一些会在随后被潜移默化的改掉。
  寇季瞥了陈尧咨,给陈尧咨说了一句不便于外传的话,“三衙随后会被罢黜。”
  陈尧咨愕然的瞪大眼。
  寇季也不怕告诉陈尧咨实话,他坦言道:“三衙以前是一座大山,但随着兵制变化,三衙中的将领早已被抽调一空。如今的三衙已经成了一个空壳子。三衙被裁撤的时候,不会有一点儿风浪。”
  陈尧咨听到了这么大的一个秘密,心里震动不已。
  寇季将其当成闲话,告诉了陈尧咨。
  可陈尧咨却不敢将其当成闲话,他深知其中的轻重。
  陈尧咨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对寇季道:“此事下官会保密。”
  寇季倒也没有准许陈尧咨出去四处宣扬的意思,所以点了点头。
  陈尧咨略微沉吟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说出了心里话,“下官想去地方,最好是有仗打的地方。”
  寇季略微一愣。
  同知枢密院事,虽然不如枢密副使的职位高。
  但远在权知开封府,以及六部尚书之上。
  那是在两府,以及官家面前都能说得上话,也能参与一些真正的朝廷大事决断的官职。
  陈尧咨居然不要?
  陈尧咨似乎看出了寇季的心思,略微叹了一口气,向寇季说出了心里话,“下官毕生的志向,就是马上封疆。
  以前有家母拦着,下官没有机会。
  如今家母已经亡故,下官也该去完成自己毕生的志向。
  此举虽然有背孝道。
  但下官还是想去做。”
  说到此处,陈尧咨十分真诚的盯着寇季,沉声道:“下官年过五旬了,再不去沙场上建功立业,恐怕这辈子都没机会了。”
  陈尧咨对寇季深深一礼,道:“还请寇枢密帮下官完成这个心愿。”
  寇季听完了陈尧咨一席话,真的不知道该说啥。
  别人求都求不来的位置,陈尧咨居然看不上?
  做官,做高官,在他眼里就像是玩票吗?
  寇季仔细思量了一下,发现做官对他而言,还真是玩票。
  文官一途,从来都不是他的志向,他只是随便做了点什么,就混到了权知开封府的位子上。
  他要是真将文官一途当成志向,那岂不是早就混进了内廷?
  以他两位兄长的关系和人脉,还真有可能。
  寇季突然间就觉得,人跟人没办法比。
  有人一辈子争名逐利,到头来依旧在底层晃荡。
  有人不求名利,却一直处在名利的巅峰。
  陈尧咨的一番心里话要是说出去,朝堂上近八成的文官得羞死。
  寇季了解了陈尧咨的心思,略微思量了一下,有了决定。
  “那你就代替朱能,去一趟西南吧。交趾王献给官家的贡品有问题,官家盛怒,令新立的安南军出击,兵指交趾。
  如今应该已经抵达了交趾边陲。”
  “借口?”
  陈尧咨几乎一瞬间就猜出了交趾王献给官家的贡品有问题是个借口。
  寇季也没有隐瞒,缓缓点头道:“安南军中大部分都是安南的各小部族的人,人员十分复杂,兵种也十分复杂。此前朝廷改制,将他们编入到了永字头中,但是他们不服永字头军纪管束,在邕州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官家不可能将他们都杀了,所以只能另立一军,安置他们。
  官家派遣他们去征交趾,有消耗他们的意思,也有敲打交趾的意思。
  他们出征交趾,朝廷并没有配发粮饷。
  他们在交趾缴获的东西,五成归他们所有,算是朝廷配发给他们的粮饷。”
  陈尧咨听完了寇季的话,已经明白了朝廷的用意,“官家是想让他们一直打下去?”
  寇季缓缓点头。
  陈尧咨继续道:“下官到了邕州以后,主要就是盯着他们一直打下去?”
  寇季笑道:“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带着永字头出去磨练一下。消磨他们是消磨他们,一旦遇道了占便宜的事情,咱们也不能错过嘛。”
  “占便宜?”
  陈尧咨嘴角抽搐了一下,明明是国朝大事,寇季却说的如此市侩,陈尧咨有点不适应。
  寇季撇撇嘴道:“我大宋国库里虽然有不少盈余,但是疆土大了,开支也大。光是铺设兴庆府、河西等地的官道,就要耗费一大笔。
  朝廷也要想办法开源才行。
  总不能一直指望着国库里的钱财吧。”
  见陈尧咨依旧有些不适应。
  寇季就继续道:“你去了,也只不过是分润一些战争的缴获。若是李公、王公等人去了,能刮地三尺。”
  李迪和王曾二人,一直信奉着手里有钱,心里不慌的信条。
  他们坚定的认为,大宋如今变强大了,跟国库里有了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他们为了让大宋变得更强大,会想尽办法帮大宋敛财。
  他们身为大宋百姓的父母官,自然不可能去大宋百姓身上搜刮钱财。
  但是出了大宋,他们可就无所不用其极了。
  此事并不是寇季在瞎吹,而是有实证。
  李迪为了兴河西的教化,为了筹备教化用的钱粮,没少从过往沙州的胡商身上捞钱。
  胡商在河西行商,要缴纳的税赋,比大宋商人多了足足一成。
  若不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李迪估计能将胡商的税负翻倍。
  李迪在自己的地盘上,对待外人尚且如此苛刻,去了别人的地盘上,他还不直接抄起刀子生抢?
  仁慈的一面,是留给大宋百姓的,而不是外人。
  陈尧咨听到了寇季的话,有些不敢相信。
  寇季略微叹了一口气道:“你别不信,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真的穷怕了。先帝在位期间,我大宋穷了十余年。
  他们都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知道钱财对大宋的重要性。
  他们也见过饥荒的时候,人吃人的场景。
  为了避免类似的场景再次出现,他们自然会不遗余力的捞钱。
  他们坚信,只要有足够的钱财,我大宋就不会再饿死人。
  他们捞的钱,没有一文进入自己的口袋,全部都用到了大宋身上。
  所以他们无论都外人有多狠,也不会有人去指责他们。
  因为没有人有资格去指责他们。
  你去了西南,也是如此。
  无论你对外人有多狠,也没人会指责你。
  因为没资格。”
  陈尧咨听完了寇季的话,缓缓点头,他又不是什么善人,自然不会对人客气。
  他之所以有所顾虑,主要是害怕担上了坏名声。
  这是他长期做文官留下来的后遗症,一时半刻的改不了。
  寇季见陈尧咨点头了,就说道:“此次春闱过后,我会找官家商议此事,官家若是答应了此事,会先调遣你入三衙。
  等到三衙裁撤的时候,你就会被派遣出京,赶往西南。”
  陈尧咨对寇季一礼,道:“多谢寇枢密……”
  寇季淡淡的笑道:“你不用客气,你入了武臣之列,就算是我的属官,我照顾你也是应该的。”
  陈尧咨郑重的点头。
  寇季突然又想起了一个茬,赶忙提醒道:“你到了西南以后,很有可能还会有一波人赶到西南观战。他们一到西南,你就将他们送入到交趾,千万不要让他们在我大宋境内停留。
  至于他们在交趾做什么,你不要去管。
  他们若是需要帮助的话,不给足了好处,你也不用管。
  但你要用他们的时候,就往死里用,不必客气。”
  陈尧咨一脸愕然的道:“还有这种人?”
  寇季感叹道:“等你见到了他们,你就知道了。你千万要记住,你心中敬畏的是官家,而非诸天神佛。”
  陈尧咨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他已经通过了寇季的话,推断出了那是一波怎样的人。
  二人聊完了此事,便不再多言,开始审阅面试记录。
  经过了一夜的忙碌。
  面试记录被审阅完了。
  前十名几乎没有任何变动,后面的名次,寇季等人依照自己的心思排列了一番。
  一切准备料理妥当以后。
  寇季命人去张榜。
  贡院外看榜的人很多,有参见了科考的士子,也有一些豪门大户的管家、仆从等人。
  士子们是真的来看榜的,豪门大户的管家、仆人们,是来挑姑爷的。
  当然了,还有一些是单纯的凑热闹的。
  昨日贡院门口闹的哪一处,早已传遍了汴京城。
  如今汴京城的百姓在饭后,都会对那些闹事的士子们鄙夷一番。
  闹事的士子们在汴京城内喊了近两个月,一直声称此次春闱不公,寇季内廷的进士名额。
  汴京城的百姓们在他们洗脑下,基本上已经信了此事。
  他们还等着看寇季在张榜以后,如何应对士子们的攻击,以及满朝文武的攻击呢。
  可是事情闹到了最后,居然出现了大反转。
  赵祯出现在了贡院。
  狠狠的打了一波所有人的脸。
  论才大典是为谁选才?
  赵祯!
  赵祯会在自己选才的时候往里面掺沙子?
  断无可能。
  既然赵祯不会自己往里面掺沙子,那么此次科举不公的谣言,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那些闹事的士子们,如同一个个跳梁小丑一样在汴京城内闹腾了两个月。
  赵祯处置了他们,那也是他们活该。
  没有人为那些闹事的士子们叫屈,也没有人为他们喊冤。
  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咎由自取。
  好事的百姓今天跑到贡院门口来,就是为了看看今天贡院门口,会不会发生跟昨天一样的趣事。
  事实证明,他们的嗅觉是敏锐的。
  还真有趣事发生。
  “柳永中了!甲榜第十名!”
  是的,柳永中了。
  甲榜第十名。
  一个很公正的名次,不参杂任何水分。
  赵祯没有因为赵恒的评语厌恶他,反而公公正正的给他定下了一个甲榜第十名的名次。
  吕夷简三人也没有反对此事。
  因为赵祯和寇季一起主持的这一届的春闱,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公正的一次,他们不想在如此公正的一届春闱中,留下一丝不公正的污点。
  沉寂了多年的花坛盟主柳永柳三变中了春闱,还是甲榜第十名,自然格外引人注意。
  许多人都以为柳永一辈子也中不了春闱,可如今柳永中了,他们自然想看看柳永,是不是还能再做出一首《黄金榜上》。
  花街柳巷的姐儿们,听闻了此事,一个个坐着马车,急急忙忙的出现在了贡院前。
  她们中间有一些人是借着柳永的诗词成名的,自然要在柳永中春闱的时候,过来道贺一番,偿还一下恩情。
  也有一些姑娘,纯粹是过来蹭人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