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都市言情 > 重生宠后 > 重生宠后_分卷阅读_124
  语气里竟然有几分怨气。
  穆戎笑起来:“儿臣这回定然会让父皇的。”
  “不准让,谁让你让了?”皇上孩子般叫起来,“走,咱们好好比试比试!”
  男儿家,脚步大,瞬间就不见人影了。
  皇太后伸手捏了捏眉心,半响道:“咱们也去看看。”
  姜蕙慰问太子妃:“先前就想来看你的,不过听说你爱睡的很,倒是怕打搅,今日见到,精神像是很好呢。”
  “这两天是好一些了,太医说过了这时期,人也会舒服很多的。”太子妃笑道,“不过你应该常来宫里坐坐,这儿冷清得很,我可不怕被人打搅呢。”
  富安王妃听了嘴角撇了撇。
  太子妃说是这么说,可真要姜蕙三天两头往宫里跑,不定怎么恨呢!
  只她装得好,皇太后,皇后都挺喜欢她的。
  可惜自己的相公了。
  正想着,姜蕙问富安王妃:“二殿下身体好了?竟然也要去射柳?”
  不好又能如何,便算赖着,皇上也不让富安王做事,富安王妃知道,自己这相公是死心了,便是太子倒了,还有穆戎呢,怎么也不可能轮得到他,何必还留着受气?
  不如隔山观虎斗,总有一日,那二人中总要倒一个。
  她笑了笑:“是啊,差不多痊愈了。”
  几人一边说一边去往校场。
  姜蕙贴心的扶着太子妃,生怕她有一点闪失。
  宫中的校场十分大,皇上常在这儿跑马,练武,有时禁军阅兵也在此处进行。
  远远看去,果然插了一排排的柳枝了。
  姜蕙家中男人都不怎么习武,故而不曾见过这种游戏,倒是有几分好奇,太子妃与她道:“这柳枝碰容易碰到,但是要把柳枝射断就难了,故而断柳的,便算赢。”
  因柳枝有韧性,骑着马不是那么容易射准的。
  姜蕙点头:“原来如此。”
  “不过你别担心,这几年都是三弟得了头筹。”太子妃一笑,“三弟射箭很厉害。”
  “是吗?”姜蕙轻笑,“我还不知呢。”
  太子妃见她眉目如画,一笑起来当真勾魂,也笑一笑,问道:“今儿三弟挂的香囊,是你做的罢?”
  “是啊,我自己也有一个。”她拿给他看。
  “我就想是你做的,我记得刚嫁过来时,端午节我便做了好几个香囊,那回三弟也还小呢,送他一个,他竟说戴得难看,便是母后说了,也不肯戴,如今还不是挂着?”她略有几分羡慕,“你跟三弟感情真好。”
  如今谈这个,真早了些。
  虽然他表现还不错,可姜蕙并不能确定他到底待自己能有多好,也不知道何时会变。
  她笑道:“你与大哥的感情也很好啊,我看大哥很体贴你。”
  太子妃笑容淡淡,微微撇开头去:“兴许罢。”
  姜蕙没再说话。
  她有些奇怪,今日太子妃竟然与她说这么多话。
  不过她打心里眼是不讨厌太子妃的,只是,理智上,她又知道,她与太子妃永远也不会成为好友,而且在将来的某一天,她们会避无可避,成为敌对的两方。
  她暗地里叹了口气。
  前面,皇上已经叫众人都上马了。
  他自己也骑在一匹黑色的高头大马上。
  姜蕙由不得往前几步,寻找穆戎的身影。
  因这些人都穿着骑射服,不是那么容易找到。
  谁料人群中,他突然回过头。
  好像耀眼的宝石一样,散发出叫人难以抵抗的光亮来。
  她惊喜,朝他扬手。
  手里的帕子晃动起来,好似风中的旗子。
  他忍不住笑了。
  她原来在看着他呢。
  他又转过头。
  这场射柳比赛由禁军统领指挥,此时一声令下,众人都纵马狂奔起来,待到离柳条差不多远的时候,一个个都搭起了弓,只见风中嗖嗖声响,细长的箭直飞出去,射向了地上的柳条。
  第一批,谁也没有打断。
  皇上兴奋的声音响起来:“射柳断其白者,朕再赐黄金一百两!”
  众人连声欢呼。
  第二轮,统领再次发令,又见天上纷纷飞过去弓箭。
  这回,有锣鼓声猛然一敲,此次射柳结束了。
  有禁军欢喜的过来,叫道:“三殿下射中了!”
  见穆戎又得头筹,皇上感慨:“戎儿,朕是比不过你了。”
  穆戎笑道:“托父皇的福,儿臣又有钱花了。”
  皇上被逗得一怔大笑。
  太子脸色有些阴沉。
  他其实箭术不差,但并不想赢皇上,只有穆戎没有禁忌,他策马过来,笑着恭喜:“三弟真是厉害,儿臣看以后哪里有战事,应该派了三弟去,或可直取敌首的首级呢!”
  “倒是个好法子!”皇上只看做是打趣,“戎儿可听见了?”
  “好啊,儿臣也想去开开眼界,不如下回父皇派儿臣去山西一趟,会会北元敌军。”穆戎请命。
  北元是游牧民族,除了靠自己养得牛羊过活,便靠劫掠住在边界的百姓,本是小小民族,但渐渐吞并四处小族,也号称北元国。
  皇上怔了怔,他哪里舍得,摆手道:“好好的去什么北元?那里自有郭将军坐镇,用不着你来操心。”他转移开话题,高声道,“才来了两轮,朕还未尽兴呢!这回再射中者,朕赐白银一百两。”
  虽然比刚才的黄金一百两稍多了,但那也是钱,众人纷纷响应。
  穆戎笑道:“得给旁人机会了,儿臣这次不参与。”
  太子皮笑肉不笑,瞅他一眼,骑马走了。
  皇上则拍拍他肩膀:“好,你且在旁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