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 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第236节
  而张兴旺在这个夏天,拒绝了学校分配的工作,回到了河东大队。
  张兴旺学的动物养护,原是就近分配到了省城农场。
  他没说工资多少,但肯定是河东大队追不上的条件。
  大队上的人直呼惋惜,又觉得他傻。
  可这么傻的人,已经有许多个了。
  第126章 完
  ◎再相逢。◎
  77年12月10日。
  寒气铺天盖地, 无孔不入,把人逼的牙关紧闭,瑟瑟发抖也不肯罢休。
  但有一处的人们好似对此免疫了一般。
  考试结束铃声刚过, 怀安县高中门口,等待的人便翘首以盼。
  陈家明把自己羽绒服的拉链拉高,在一众好奇与羡慕的注视下, 低声同身旁的宋满冬说着, “也不知道他们这回考的怎么样, 最好是都考上。”
  他这话真心实意, 但只有一半是为坐在考场里的知青们着想,毕竟这里面他熟识的也就只有几个。
  那些没见过几面的知青, 考的好不好关他什么事儿。
  只要王希娜她们考上就行了。
  这样一来, 宋满冬也不必挂念这边的事情。
  宋满冬估摸着,“应该是没太大问题。要是连王希娜她们也考不上,那能考上的人没几个。”
  赵胜男前几年便从干校里出来, 入了地方政府。
  姚娉婷毕业留校做了老师。
  陆许山被“抓”进了研究所,研究的东西都列为保密级。
  倒是写信的风格如旧,写给宋满冬的信全是大咧咧的问她要吃的。
  宋满冬无语的同时,也将食品厂的新品, 和陈家明搜罗来的吃食全都打包寄给了他。
  江志农也是进了豫农研究所, 夏天的时候还回来看了他种下的柿子树, 又重新为河东大队规划了一下山林果树的资源分配。
  如若顺利, 过几年河东大队就有一座果山了。
  王希娜憋着一股气,非要超过她们,干活的同时也没忘学习。
  徐清则是这两年才开始重拾课本。
  也是76年平反时, 河东大队住牛棚的人陆陆续续离开, 宋满冬才知道徐清来河东大队的原因, 他爷爷便是其中之一。
  只是他爷爷离开了,他还有的熬,知青可不是想走就能走的。
  正巧这几年西医兴起,徐爷爷又建议徐清多学点儿西医方便的知识,叫他先看着书,回头有机会再去系统的学习一下,争取中西结合。
  徐清顺从接受,也是这几年他亲自上手给人看病看得多了,才发觉中医的局限性。
  虽然重新读书有些困难,但他没有陆许山那么厌学,倒是一切顺利。
  原本安排好了接班人,今年要借工农兵学生的名额,没想到出了高考。
  徐清果断选择了自己考试。
  倒是方宛,扭捏了许久,才在她学生的怂恿之下,参加了考试。
  她教的第一届学生去年便已经毕业,最优秀的一位更是考入了县里的文工团,掀起了一阵学音乐的热潮。
  这些年的事情在宋满冬脑海里一闪而过,她正看着前方,身后忽的传来声音,“满冬!”
  宋满冬回过头,惊讶的看着来人,“娉婷?你怎么来了?”
  姚娉婷风风火火的跑了过来,“赶上了。”
  “我请了两天假,过来陪考。”她说着垫脚朝里看着,“让我看看今年的学生怎么样。”
  “说不定她们还有人要考到我们学校,做我的学生呢。”
  “姚老师口气大得很。”宋满冬不禁一笑。
  “实话嘛。”姚娉婷得意的抬抬眉。
  一瞬间把她们拉回了八年前。
  很快,河东大队参加考试的考生都出来了。
  几乎所有的知青都来参加了考试,毕竟这是她们仅有的回城机会,考上了就不必缩在这小小的河东大队。
  即便河东大队如今因为食品厂兴盛起来,但大家更向往的还是自己的家乡。
  除了他们,河东大队的本土人也不少。
  是赵胜男她们为河东大队的人推开了学校的大门,而食品厂的不断扩大,给了大队上的人送孩子读书的底气。
  从前一个大队不过双手之数的高中生,演变成了单今年的高三学生就有十几人。
  一群人迎面走来,堪称浩浩荡荡。
  宋满冬迎上前招呼着,“午饭应该做好了,一块儿过去吃吧。”
  除去王希娜她们,这些人中有几个工厂的工人,又有工人子女。
  可她同河东大队关系紧密,只单单照顾这些也不太合适。
  宋满冬索性叫人多准备了点儿午饭。
  只两顿饭,她还是能包圆的。
  王希娜自是不客气,跟着陈家明就往外面走。
  后面有几个姑娘小伙扭捏着,不知道该不该跟上,她们只见过宋满冬寥寥数回,还都是单方面的。
  自从跟公社食品厂合并后,宋满冬只在每年秋收回来一趟,平日里都住在公社。
  今年更是跟陈家明双双放弃了食品厂稳定的工作,说是要到南方去找新工作。
  没听说发展如何,但瞧着她的衣着样貌,必定是顺遂如意的。
  黑色的长款大衣,中间束着腰带,下摆蓬起,走动时,隐约可见里面的大裙摆,层层叠叠,翻着金浪。
  金色?看的人不自觉又多瞧了几眼,才发现那是裙摆上绣着的金线。
  再看自己身上的蓝布棉袄,顿觉她们之间的差距。
  陈家明也同样,穿的可是她们听都没听过的羽绒服,说是鸭绒做的,但叫她们想破头也想不出穿起来是什么感觉。
  陆陆续续有人心生退意,几人对视着,正要开口。
  姚娉婷手一抬,推着她们跟上,“走走走,别想那么多。”
  “这两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考试,一两顿饭,不用放在心上。将来啊,这对你们来说都是小事儿。”
  11日下午。
  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宋满冬跟姚娉婷她们一起吃过晚饭,就要分别了。
  她跟陈家明今晚的火车离开。
  食品厂今年交到了枣花手里。
  王喜娟有冲劲,平男勇敢,但这承载着河东大队乃至东风公社希望的工厂,安安稳稳比一切都重要。
  老马虽然也在拨乱反正后离开了,但贺新云还在,她离开之前,李师傅也到了他们食品厂。
  加上新吸纳进来的师傅们,至少未来几年是没问题的。
  至于再往后如何,就看枣花她们能不能稳住局面了。
  宋满冬没回去看,也不打算去。
  从托付出去那一刻开始,就跟她无关了。
  她再插手太多可不是什么好事。
  眼下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她跟陈家明筹划的新事业正在起步。
  南方政策宽松,有些地方已经开了市集,个人摊贩也能光明正大的出来售卖。
  陈家明闻风而动,打算过去闯荡一番。
  宋满冬仔细问过情况后,便决定同他一起离开。
  从前呆在东风公社,是综合了各方面的考量,觉得这里合适,也是因为这里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一起奋斗。
  可到公社到底是公社,有其局限性,再想扩大便难了。
  而大家也都在努力准备离开的事情,她们终究是要散的。
  她们在沿海以待辗转半年,最终选定了浙江一个小县城,双双走特聘进了食品厂。
  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便继续深入了解这边的情况。
  到了六月,一切准备妥当,只欠东风了。
  这阵酝酿已久的风吹来的时候却十分轻柔,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人不敢行动,怕藏在这背后的是阴谋诡计。
  不过宋满冬和陈家明不在此列。
  他们为这一天准备多时,虽然招人手时有些波折,但因他们两个都是熟面孔,还是招揽到了人。
  之后的事情比预想中还要顺利。
  仅仅一年,她们的新工厂便达到了东风公社食品厂的规模。
  因为临海,宋满冬主做的是海鲜,销往内陆,销售地的关系正是陈家明打通的。
  小鱼干、烤虾和各类干贝,再到烤鱼片,种类固之后,宋满冬便开始控制规模了。
  想做大就不能操之过急,扩张阶段最主要的还是抓质量,正巧耐心她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