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1627崛起南海 > 724.第724章 收集情报
  成大朋虽然并不是隶属于商务部的人,不过他本身是商贾世家出身,对于商场上的事务并不陌生,这也是上级给他安排这个商人身份作为掩护的主要原因。而他本身的专长领域和主攻方向,也都集中在经济情报的收集整理方面。这使得他与苏克易这类人交往的时候如鱼得水,几乎毫不费力就能完成上级所指派的任务。
  在此基础上,他还经历过情报人员中大部分人所没有遇到的一种状况,那就是战乱。目前城里很多人都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感到十分不安,但对于他这样一个经历过灭族之痛的人来说,当下巴达维亚城所面临的战局并没有多可怕。马达蓝人虽然好战,但也并不都是野蛮人,他们攻打巴达维亚只是觊觎这里的财富,即便打下来,屠城的可能性也很低,毕竟马打蓝的统治者想要的是一个能够源源不断产生财富的聚宝盆,而不是一座到手之后就失去价值的死城废墟。
  因此成大朋不太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倒是想趁着这个机会,尽可能地多从华人买办这里套出有价值的情报。如今苏克易自己主动登门,倒是省下了他不少工夫。
  成大朋先让下人泡了一壶茶水上来,亲自给苏克易斟上:“这是上个月家里特地从福建送过来的茶叶,苏师兄不妨品鉴一下。此乃武夷山九龙窠产的岩茶,以前长在深山无人知,但海汉人却是指名点姓要买那个地方的茶叶,直接掏钱把那块地给圈下来了。这海汉人一向以善于享受著称,他们点名要的东西那肯定差不了,后来这茶叶流出少许到了市面上有人试饮之后,果然是好东西。只是这东西每年出产实在太少,九成都被海汉人买去,寻常在市面上是见不到的。”
  苏克易应道:“武夷山的茶叶出名,在下也是略有耳闻,不过成老板说这地名,在下倒是第一次听说。”
  成大朋道:“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岩岩有茶,宋元两代都有入选贡茶的品种。如白瑞香、素心兰、不见天、金锁匙、醉海棠、凤尾草、瓜子金等,不过这种茶叶倒是海汉人到了福建之后才开始有了名气。”
  苏克易端起茶杯,见茶水色泽深褐鲜润,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闻之清香四溢,忍不住浅酌了一口,茶水入口甘爽滑顺,当下便赞道:“确是好茶,只是武夷山本就是产茶之地,这种好货应当早就被人发现,怎会便宜了海汉这外来人?”
  成大朋解释道:“据说是海汉人所使用的制茶方法与当地人掌握的方法不太一样,制出的成品品质也就相差了很多。以前鄙人去三亚做买卖的时候曾听海汉人说过,他们制这茶叶要有晒、晾、摇、抖、撞、炒、揉、初焙、簸、捡、复火、分筛、归堆、拼配等十多道工序,工艺十分复杂,才能制出这种品质的成品。”
  苏克易叹道:“海汉人精于工艺营造,想不到连制茶也如此厉害……不知这茶名称为何?”
  成大朋道:“海汉人将此茶取名为大红袍。”
  “大红袍?这名字倒是别致。”苏克易虽然不明其意,但也没有再去细想。
  海汉的贸易触角伸入福建市场之后,农业部便打了报告要引种武夷山的茶树,于是执委会自然要张罗着把品种最好的茶树引入海南岛试种。但打听之下,后世最为出名的大红袍却根本没人知道,后来一查典籍,原来这大红袍是明末清初才慢慢开始被世间茶客注意到,真正被命名大概还得等到数年之后。海汉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资源,立刻便花钱买下了武夷山九龙窠的地皮,然后派了人在当地经营。以海汉的商业炒作水平加上这种高级茶叶本身所具备的品质,自然很快就在茶叶市场上有了名气。
  这种茶的产能非常有限,成大朋说的市面上见不到也是实情,除了极少数用于馈赠给福建当地的关系户之外,其他的都是用于制作海汉内部特供的福利。原本这东西也只有穿越者才能享用到,不过为了替成大朋打造出世家大少爷的身份背景,安全部还是想方设法从有限的配额中抠出了一点送到巴达维亚。
  这东西或许并不会在成大朋的工作方面派上多大的用场,但它会与其他的各种用心营造的细节一起成为成大朋身份象征的一部分。而正是有了诸多这样的细节,才会让苏克易这样的人确信成大朋的确是出身大户豪门的商贾子弟。
  当然了,苏克易也会从成大朋有意无意的言语间留意到,他的家族与海汉人之间保持着不错的关系,否则也不会三不五时在这里看到一些市面上根本见不着的海汉货。
  “听说海汉人惯于把最好的东西留着自己享用,而二三流的货色才拿出来的贩卖,今日品这大红袍,倒是又验证了这种说法。”苏克易再饮一口之后,继续评价道:“去年开始便有海商将产自琼州的三亚高山茶贩来巴达维亚售卖,在下也曾品尝过,与这大红袍还尚有差距。不过议事会的洋大人们倒是很喜欢,买了不少打算运回国去卖个高价。”
  成大朋道:“三亚高山茶多是引种武夷山的茶种,这换了一处风水,自然品质会有所偏差。不过这些西洋番人都是粗人,大概是品不出其中的差别。”
  苏克易身份敏感,当下没有接他这话茬,笑了笑岔开了话题:“成老板是会享受的人,只是如今巴达维亚被南洋蛮军围困,近期怕是很难自在了。”
  成大朋立刻顺着问道:“那不知道议事会除了管控粮食以外,还有别的什么应战措施吗?”
  苏克易道:“自然是有的,今晚开始,全城便要执行宵禁令了。入夜之后,切莫再出门走动,以免被城中的巡逻队当作奸细给抓捕了去。此外城中凡年满十六的男子,全部都得到各街区报名候命,听候议事会的统一差遣。”
  成大朋故意问道:“那似在下这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弱质书生,又当如何?”
  苏克易笑道:“这是征发民夫而已,成老板自然不在此列,大可放心便是。”
  成大朋拱拱手道:“全仗苏世兄照顾了!不过这大军围城,议事会可有什么退敌之计?”
  “退敌?能守着城不丢就算不错了。”苏克易解释道:“城里就不到三千荷兰兵,加上四千多辅军,总兵力还不到八千。听说城外的马打蓝军已经超过了四万,后续还有舰队在源源不断地送人登陆。差了这么几倍的兵力,议事会拿什么去退敌?”
  成大朋故作惊讶状道:“原来形势已经如此吃紧……那不知道眼下是哪位大人在指挥城防?”
  “是海军上将范迪门大人。”苏克易一点都没有要隐瞒的意思,立刻便答道:“这位大人虽然少于在巴达维亚露面,不过据说他能升任将军,便是因为前几年在东边的摩鹿加海镇压过不少南洋土著部落,是硬生生靠着战功升上来的,想必指挥作战也是有其厉害之处。”
  苏克易所说的“摩鹿加海”,即海汉按照后世习惯所称的马鲁古海。这片位于西太平洋的海域中所分布的岛屿上盛产各种热带经济作物,一向也是东印度公司在南洋重点看顾的地区之一。范迪门前几年一直在马鲁古海及相邻的班达海、赛兰海、哈马黑拉海一带活动,一面镇压岛屿土著的反抗活动,一面驱赶英国和葡萄牙的商船和殖民者,为东印度公司独霸这块地区的资源的确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时任总督科恩也正是深知范迪门所作出的事迹,才向荷兰议会推荐了范迪门出任远东海军上将的职位。
  目前留在巴达维亚的军方将领中,范迪门的职位和威信都是最高的,实战经验也毫不欠缺。因此尽管议事会在总督继任人选上还与他有些摩擦,但在大军压境之下也不得不暂时选择妥协,将本地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赋予他。
  成大朋见苏克易已经放下心防,开始慢慢吐露军事方面的信息,当下也是继续进行套话:“原来本来就只有这么七八千的武装,那对范大人来说,打这场仗恐怕就不太容易了。”
  “就是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这么点兵力,拼完就没了,范大人放弃了城外的防御,退到城内布防,便是为此所累。”苏克易也不禁叹道:“若是兵力强盛,趁那马打蓝军登陆之时半渡而击,定可挫其锐气,可惜啊!”
  苏克易虽然不懂打仗,但这种基本的攻防道理倒是很明白的。巴达维亚这样的一个港口城市,敌军要来攻打就必须实施登陆战,这原本是一道极好的天然防御线,但巴达维亚却因兵力有限,不敢将主力布置在港口与敌军正面对战,只能完全放弃了这道原本可以给敌方造成大量杀伤的防线。为了避免岸防炮台上的武器落入敌军之中反用于攻城,范迪门甚至下令毁掉了两门因为太过沉重而无法在短时间内搬回城里的大口径重炮。
  成大朋道:“但这马打蓝军若是围城不攻,只怕城中的粮食也很难撑过三个月啊!”
  “这倒无妨,他们必定会主动发起进攻的!”苏克易解释道:“马打蓝军来自南洋各处,抽调了这么几万人的武装来巴达维亚作战,也会有其无法避免的难题出现。一是补给困难,这几万人的作战所需全得通过海运送来,这就已非易事,前几年他们发兵来攻,最后都是因为补给不足而自行退兵。二来如此之多的军队离开原来的驻地,势必会造成其国中空虚,时间拖长了,国内出事的风险也就越大。以在下之见,这马打蓝军来势汹汹,定会趁着这股气势尽快发动攻城战,以免战事拖得太久,先把自家给拖垮了。”
  成大朋点头应道:“苏世兄言之有理。只是不知本地城防如何,是否能抵御得了这数倍敌军的猛攻?”
  苏克易道:“这倒无需太担心,巴达维亚每年都会对城防工事进行翻修改造,虽然建城才不过十年时间,但防御工事却已经增建了三四次。那朝海一面的城墙,厚逾两丈,炮火难侵。城头上每隔五丈便布有一处炮台,城墙下每隔百丈有藏兵洞,战时还可布置上千火枪兵到城头协防,若是马打蓝军敢硬攻城墙,那就有得好看了。”
  成大朋当下便暗暗将这些信息记在了脑中,类似城墙这样的地方一向戒备森严,他这种外来客商的身份肯定是没办法上去作实地的考察。而苏克易在聊天中所泄漏的这些信息,已经算得上是很有价值的军事情报了。
  成大朋又问道:“不知城内这些守军,比那号称建军之后从无败绩的海汉民团如何?若是有海汉民团的战力,想必守住这城池应当问题不大。”
  苏克易摇摇头道:“这个……怕是尚有差距。在下去年去到三亚,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感觉海汉民团的确不是浪得虚名,其装备和训练水平都远在本城军队之上。初到三亚之时,在下便住在一处军营之中,那海汉民团每日天色蒙蒙亮便要出操训练,天天均是如此。试想其****备战,到了战场上自然表现出色,本城这些军队虽然也有日常训练,但却是五日一练或十日一练,辅军更是有大部分是战事爆发才临时征召,这还如何比得过?”
  成大朋故作吃惊道:“那两军若是在战场遭遇,荷兰人岂不是一战击溃?”
  苏克易叹道:“去年谈判之前,荷兰人在福建海域便已经大败了一次。只是碍于面子,这消息并没有在巴达维亚传开。和我同去三亚与海汉谈判的军官范德维根,便是那场败仗的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