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1627崛起南海 > 第1634章 征西行动
  在这个大航海时代,殖民国家划分势力范围的方法非常简单粗暴,在某处占领一个天然良港之后,便宣布对这里的土地及土地上的一切拥有主权,然后将其纳入到自己国家的版图当中。有的时候甚至根本就说不上占领,只要有该国的航海者抵达该地,便会抢先插旗单方面宣布主权。特别是来到远东地区的西方殖民者,由于距离本国国土太遥远,根本就没办法事事请示国内,所以这种所谓的“口头占领”也成了常态。
  当然了,如果有谁自恃实力过人,那也无需在乎自己看上的地方是否已经被别家所占领,直接带着人马上就是了。大家手底下过招,凭实力说话,谁也不会把这种口头占领真当一回事——除非进行如此操作的这个国家是海汉。
  除了安南国在内战结束后为了答谢海汉军的援助,以租界形式赠予给海汉的几个港口之外,海汉在南海地区的殖民地几乎全都是靠着武力一点一点硬吃下来的。过去几年尝试挑战海汉的国家,无一例外都踢到了铁板上,要跟海汉抢地盘无疑是风险极大的一种选择。
  如果海汉真在击败西班牙之后宣布对吕宋岛的占领,那可以料想大明、安南这类国家绝对不会有任何异议,因为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争夺这片隔海的土地。而荷兰、葡萄牙这些国家就算眼红,也同样不太敢去挑战海汉的权威。
  这次在高雄港集结的北路军中,除了海汉的几支精锐部队之外,也一如既往地加入了由福建军方选派的数名军官组成的军事观察团,对这次作战行动进行全程观摩。海汉并不担心让许心素的手下见识到己方的最高战力会有什么不妥,事实上在辽东作战期间,也一直有来自福建的军事观察团在军中一同行动。国防部认为这样做一是能巩固双方之间的互信,二则是让对方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两军实力上的差距有多大,以打消对方的不安分念头。
  这次的军事观察团不仅有福建明军武官,甚至还有来自朝鲜国的武官加入进来。辽东战争因为严冬来临,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停战,于是在辽东观战的朝鲜军事观察团就没事可做了。带队的将官名叫李希,跟国王李倧也算是沾亲带故的远房亲戚,眼见辽东无事,本想溜回朝鲜去歇几个月,待开了春再来辽东这边观战,却不曾想海汉军方主动向他发起邀约,请他随军南下,前往南海观摩海汉军将于次年年初展开的一场作战。
  李希也是个生性跳脱,闲不下来的人,听闻在南边还有仗可打,便一口应承下来,也没问过这南边究竟是有多靠南。当然如果当时让他知道这个战场是在金州以南六千里的海岛上,他还真未必愿意远渡重洋跑这么远一趟去看热闹了。
  总之李希便稀里糊涂地跟着海汉军一起离开了辽东,先到山东登州芝罘岛盘桓了几日,然后部队整装从海上南下,到浙江舟山港又逗留了几日。李希打听之后,得知舟山港这地方已经是在朝鲜国西南一千多里远的地方,心道海汉所说的战场大概便是在这附近了。谁知住了几天之后,舰队再次出发,沿着海岸线继续往南行进,穿过福建海峡抵达高雄港。
  这高雄港究竟在什么位置,以前从未离开过朝鲜国的李希完全没有概念,问过海汉将领之后才知道,这地方已经在汉城以南三千里了。而走到这里,才只不过是去往战场的整个航程刚一半而已。李希这才意识到,原来海汉人说的“南边”还真不是开玩笑的,参战部队的行军跨度竟然如此之大,也是让他咋舌不已。他本身就是带兵的将领,自然知道要在如此之大的范围内进行大规模部队调动有多困难,而这样的军事行动所需的后勤补给安排就更是十分复杂了。
  如果以朝鲜国的军事实力来衡量,那是万万实现不了这样的行动计划。别说去到南海,便是高雄港所在这地方,朝鲜国就没法派出成建制的舰队到这里作战了。李希在高雄港逗留期间,也见到了海汉为了这场战斗所进行着的各项备战工作,心中暗自庆幸朝鲜国没有成为海汉的对手。
  想当初王汤姆带着大半支舰队来到汉城附近,其气势之盛便已经让朝鲜国失去了抵抗的勇气,而如今这支舰队中还汇集了在辽东一线打得金人无力还手的另外几支精锐部队,实力自然不容怀疑。然而据说这里还仅仅只是三支参战部队中的北路军而已,还有另外两支大军会从其他地方出发,然后在预定的作战地点会合。
  有些保密层级不太高的战前动员会议,李希也能以军事观察员身份参与旁听,所以他对于海汉接下来的作战行动安排大致也了解六七分。李希虽然不清楚另外两路海汉部队的阵容如何,但既然他所认知的这些海汉精锐只能在三路大军中担当三分之一,想来另外两路部队的实力也应该相差无几。以这样的雷霆之势集中攻打一处目标,想来他们的对手西班牙人应该只能自求多福了。
  如今高雄港的参战部队基本已经万事具备,就等着从三亚发来的启程命令了。
  事实上高雄和金兰两处港口集结的参战部队还要比三亚大本营更早完成集结备战,原因是三亚海军这次要带上已经完成海试的“勇士”级原型舰一同出征,而舰上蒸汽动力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因为部分备件的质量问题,不得不临时重新生产,因而导致了整个备战工作的延迟。
  当然军方也可以选择不带这艘新式战舰出征,但海军坚持认为实战才是最好的检验,这次的跨海作战远比一百次的海试都更为有用,正好可以看看这艘船在作战状态下的运转还存在什么问题。所以哪怕是因此而耽搁了备战的进度,海军还是选择要带上这艘船一同出征。
  海军不走自然谁都别想走,于是三亚大本营的参战部队为此就多等了三天,直到这艘原型舰的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国防部才向执委会提出了开拔的申请。
  执委会为这次行动所特别拟定的代号也非常形象切题——征西。按照陶东来的解释,这个“西”,既是指西班牙,也是泛指进入远东地区的西方殖民国家。如今跟海汉有过交手经历的西方国家都已经认栽服软,也就只剩西班牙这个对手还强自不肯低头就范,打败这个对手,对海汉来说的确是有着非同一般的特殊意义。
  在部队开拔之前的一天,《海汉时报》久违地出了一期特刊,向国民宣布,海汉国将派出部队远征马尼拉,以此作为去年西班牙人主动挑起战事的报复,同时解放当地饱受欺凌的汉人移民。如果西班牙人拒不投降,那么海汉大军将会攻破马尼拉城,并把当地的西班牙人逐出南海。
  由于有了之前长期的宣传攻势作为铺垫,而且驻三亚部队近日开始集结待命也瞒不过有心人,得知这个消息的海汉民众对此都没有感到特别吃惊。海汉对外发动战争本来就频率极高,更何况这次要打的对手是先前主动跳出来挑衅过海汉的西班牙,民众对此倒是支持的声音占了绝大多数。
  但对此事最为支持,表现得最为兴奋的,却并非海汉国民,而是葡萄牙与荷兰两国的驻海汉公使。作为西班牙在全球范围内的直接竞争对手,这两国当然是巴不得能看到西班牙倒霉。他们虽然在过去数年一直拿远东地区的西班牙人没什么办法,但这次挽袖子下场动手的可是海汉人,就算西班牙人再怎么厉害,遇到这个杀神了也只有挨打的命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虽然没像葡萄牙那样派出船只与人手参与这次行动,但也很大方地向海汉军方捐了一批产自印度半岛的棉布和棉纱,作为对此次行动的支持。虽然东印度公司也未必能从战后的吕宋岛捞到什么好处,但西班牙被踩下去了,此消彼长之下,就意味着荷兰在远东地区能得到更多的贸易机会,这正是东印度公司所梦寐以求的国际局势变化。对于海汉出兵攻打马尼拉这件事,荷兰人自然是乐见其成,让海汉大军能把西班牙人彻底逐出南海,赶得越远越好。
  而葡萄牙人除了殖民和贸易方面的竞争之外,更是与西班牙人有着统治与反抗的特殊关系。如今葡萄牙国内的独立抗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任何能在海外打击到西班牙的机会,自然都是不容错过。所以这次葡萄牙派了两艘船和数百人直接参与到海汉牵头的行动中,也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给西班牙一记刻骨铭心的痛击。
  不过在行动期间,葡萄牙人只能将参战部队的指挥权交到海汉手上,一切作战指令都听由海汉这边统一下达。虽然这不免就有低人一等的既视感,但葡萄牙人为了实现打击西班牙的目的,也顾不得这些细节问题了。再说有强大的海汉军打主力,他们就算去了也还未必能捞到在第一线直接参与作战的机会。
  当然了,在从三亚出发的这支部队中,也少不了安南军事观察团的存在。如果不是安南与暹罗国之间的形势正趋于紧张,以两国多年以来的深厚合作关系,安南肯定也会派一支精锐部队随海汉军前往马尼拉助战了。这次安南虽然没有直接派部队参战,但却借了兵给海汉部署到马六甲海峡的星岛基地,以暂时替代罗杰的南海特战大队,也算是间接帮了海汉一个大忙了。当然这个忙也不是白帮的,按照两国事前议定的条件,海汉将会在年内交付给安南四艘探索级战船,作出此次借兵的答谢。
  此外在金兰湾集结的海汉军所需的补给物资,也有一部分是在安南国内就近组织采购,得到了地方官府的大力配合,也帮海汉省下了不少麻烦事。
  1637年一月三日,海汉执委会向国防部下达了启动“征西行动”的命令。在三亚、高雄、金兰湾三地集结的部队,终于等到了开拔的这一刻。
  此次国防部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多支精锐部队参与行动,兵分三路同时向马尼拉进军。陆海两军的参战人员超过五千人,包括运兵船和补给船在内的参战船只超过百艘,这几乎可以算是海汉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作战行动了。如果说以往海汉军的作战往往是以少打多,兵力相差十分悬殊,那么这次行动至少在兵力方面不会逊色对手太多了。
  而如此规模的渡海远征,其所需消耗的补给物资也是一个惊人的数目,仅是为海军蒸汽战舰提供燃煤和淡水的综合补给船就有二十多艘。考虑到征途遥远,难以在这条航线上保持密集的补给运输频率,所以出征时就带上了足以维持部队二十日作战所需的物资。军方虽然也制定了后续的物资运输方案,但所有人都希望这场战事持续的时间不要拖得太长,因为对海汉而言,这场战事的军费开支实在是太大,打的时间长了,只怕国家财政方面会在年初就出现难以填补的赤字。
  参战这几千人从接到调令离开驻地前往集结点开始算起的军费消耗,平均下来每天就得数万元,光是集结期间的军费就已经花掉了好几十万,这还没把换防部队调往这些参战部队原驻防地的开销算进去。而为了这场仗提前采购的各种军需物资,其消耗更是达百万之巨。如果不是九月的时候靠着军购订单拍卖,从荷兰人和马打蓝人手里狠赚了一笔,海汉在备战期的军费开支可能就已经会让执委会改变主意不打这场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