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 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第77节
  “我治不了,抬回去吧。”
  “我给你扎一针,呀~出血了!”
  “老师,你能帮我看看这个病人吗?”
  【这画面看得我想掐人中,给我看病的医生要是现场翻书给我治病,我立马转身就跑。】
  第81章 画大饼
  这场景,别说直播间的人看不下去,连姜蓁都看得头皮发麻。
  医丑却全程都很淡定,瞄了一眼姜蓁的神色,解释道:“有些治不了的病,用青霉药能治好。但就算把府里所有的青霉药拿出来,也救不了都邑这么多病人。”
  不止是医丑很坦然的面对死亡,就连患者也是一样,听到说自己没救了,脸上也什么惊慌的表情,还说道:“治不了也没关系,我全身都痛了好久了,早就想死了。”
  比起后世,这个时代的绝症太多。
  有个学生连续接诊了三个自己不懂怎么治的病,当场眼睛都急红了,可怜兮兮的转头四处找老师。
  医丑见了,忍不住叹了口气,主动上去帮忙,检查完症状之后,说道:“他这是寒滞肝脉,需要温静缓肝,用茱萸、橘核……你不要着急,书上没有的东西,你就结合自己的理解下诊断,以后你离开都邑,我可帮不上你。”
  学生老实的点头,看着自己面前的患者,忍不住有些心虚。
  但患者却觉得自己赚到了,医丑可是姜国第一名医,一般人请不到他出诊,他来看病的时候,从来没想过医丑会出手。
  哪怕面前的学生没能能诊断出自己的毛病,患者也安慰道:“没事儿,我们都知道你们这些学生才学三个月,等再过两年,你肯定能跟上你老师。”
  这学生原本还能忍住不哭的,被这么一安慰,立马忍不住眼泪狂飙,等把眼泪擦干,她又开始接待下一位患者。
  学生们的那一系列操作,在姜蓁眼里都是不靠谱的,但排队求医的群众却一点也不在意。
  他们要是有钱,早就请医者或者巫者给自己治病了,义诊的学生们虽然技艺生疏,但好歹是免费的,他们一点也不挑。
  病重的患者,学生们基本都束手无策,但轻症的话,学生们翻着书,还是能治的。
  姜蓁站在不远处看了好长一段时间,忍不住深深的叹了口气,对医丑说道:“他们要想有你一半的本事,没有三五年怕是不成。”
  “能治点小病就不错了,不是人人都能有我和师兄的天分的。”医丑淡定的陈述事实:“进入培养班之前,他们基本什么都不会,能有现在这个本事,不止我努力了,他们也都努力了。”
  在姜蓁给医丑喂饭之前,医丑就已经是在宫里任职,确实称得上是有天分,培养班里的那六百人,跟医丑是没法比的。
  看姜蓁面色凝重,眉头紧锁,医丑说道:“太女培养的这批医者,是给庶民用的,本就不需要多高的医术。能照着书治头疼和肚子疼,就已经够用了。”
  “我知道这个道理,就是看到这么多人无药可医,我心里总希望医者能更厉害一点。”姜蓁有些无力的说道。
  她不可能真花四五年的时间,把这几百人培养成名医,她没有那么多时间,只能三个月期满就派官,让这群学生以后自学。
  就算这群学生的医术再差,也比什么都不懂的普通百姓好,治不了大病,治点头疼脑热,就能直观的提升姜国的人口。
  姜国这情况,有医者就不错了,轮不到姜蓁挑拣,也轮不到百姓挑拣。
  【这个时代的医术本来就还在开拓阶段,医者和患者都挺不容易。】
  【虽然这群学生们的医术不咋地的,但这医患关系是真和谐。】
  【这群学生派官之前,还是多义诊一段时间吧,太菜了,不练练手就送下去,有点丢人。】
  都不用等义诊结束,等到中午加餐补充体力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emo了,叹气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响。
  今天上午大家的表现不好,但姜蓁也没批评他们,反而还给他们灌鸡汤,“现在不会没关系,多看多学。今天你们才看几个病人,等到了县里,看的病人更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五年之后,你们的医术说不定比医丑还厉害。”
  等离开都邑,这群学生就只能依靠自己,所以医丑也是鼓励的态度,免得骂凶了,以后这群学生以后不敢开方治病。
  姜蓁当着诸位学生的面,还能笑得温和的给大家灌鸡汤,转头却忍不住唉声叹气。
  【青涩版本的医者看起来是有点头痛。】
  【眼不见心不烦,等过段时间,这群学生再成熟一点,咱们再来验收。】
  【提醒一下医丑,让他教教这群学生们的话术。那几个巫者出身的学生就不错,别把话说太死,给人留点希望。】
  【确实,什么‘没救了,抬走吧’之类的话,听着太伤了。】
  【这个没必要吧,这个时代的死亡率高,大家对死亡都还是很淡定的。上次齐国太子生病,齐巫不也说齐太子没救了嘛,还是咱们姜国太医出手把人救好的。后面那齐巫好像也没什么惩罚。】
  连齐太子都是这样的待遇,更别说普通庶民。巫者收钱没治好病,庶民也不能拿巫者怎样,甚至还怕自己态度不好,会让巫者诅咒自己。
  巫医同源,医者的待遇同样也高。
  这群医学生培养的成果,没达到自己的期待,姜蓁离开之后,忍不住对卫蝉吩咐道:“不回宫了,转到去农庄,我想看看那群农官是怎么学的。”
  【确实该去看看,培养班的学生不过是免食宿和学费,农官们可是拿着俸禄在学习。】
  【看完了医学生治病的现场,我已经提前开始慌张了。】
  培养班的那边的医术,可以一本书走遍天下,但农官却不一样,各地的农作物和特产有差异,不适合从都邑挑人再分派下去,只能让各地的官员来都邑的农庄进修。
  农庄关乎姜国的粮食产量,虽然见效最慢,但姜蓁在农庄的投入极大,连玻璃大棚都让人给安排了两个,就为了大家能不按照农时学习。
  一颗种子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历四季,姜蓁不可能用一年的时间,让农官们慢慢的耗,所以只能把玻璃大棚搬了出来。
  姜蓁来的时候,一部分农官在上文化课,一部分农官在上实践课,在姚春的指导下,亲自给桃树嫁接,看到姜蓁,一个个的赶紧起身行礼。
  【亲自在动手,应该有谱。】
  【这群人也蛮敬业的,人人的胸口都放着一本书。】
  见到大家在办实事,姜蓁的态度还算温柔,对大家关心道:“和第一次跟你们见面比起来,诸位都沧桑了不少,最近在农庄学得怎么样。”
  “学到了很多。”农官们的语气疲惫。
  县令和农官都有劝课农桑的职责,但以前他们也就是嘴上说说,自己是不动手的,他们最忙的时候,不是春耕,而是秋收,因为农官还有收税的职责。
  像姚春这样,靠正经的本事晋升的农官是少数,大多农官其实不懂农业。
  但他们到了农庄之后,每天背书就算了,还要亲自动手播种施肥,犯错还要被姚春罚去扫猪圈。来农庄学习的官员们,全都瘦了一圈。
  对这群农官,姜蓁也是以激励为主,说道:“农庄里运用的技术,拿回县里,只要运用得当,不仅能让粮食翻倍,还能让一个县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蓝河县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你们看蓝河县还有几分往昔的样子。这段有多辛苦,你们以后得到的回报就越多。”
  一位农官委婉的提醒道:“蓝河县是太女的封地,不一样的……”
  “行,那就不说蓝河县,我和你们说说桑泽郡吧。”姜蓁笑眯眯的说道:“桑泽郡的郡丞刘耘,以前是蓝河县的县令,去年调去桑泽郡做郡丞,再过两个月,他就该升郡守了,这才一年不到的功夫。”
  一年的时间从县令到郡守,这升职路线确实很猛。
  姜蓁打量了一圈众人的神色,说道:“我猜你们一定会在心里说,刘郡丞升官,是我在提拔。但其实是他的做出的成绩太亮眼,连父王都忍不住称赞,没有我,他也能当郡守。”
  “不知刘郡丞做出了什么功绩。”
  姜蓁想要树典型,所以对刘郡丞的行为美化了一下,说道:“桑泽郡的布匹一直很有名气,刘耘之前在蓝河县,习惯了大型的养鸡场养猪场,调去桑泽郡之后,就弄出了官营的织布作坊,组织起郡内的妇女大量养茧,向我和太女府的工匠求助,改造了织机……去年秋茧丰收,桑泽郡布匹的产量是往年的十倍!”
  “十倍?!”众人震惊。
  这个时候的布不单单是布,它还具有货币的价值,在市场上比铜钱更受欢迎,桑泽郡这造的不是布,是钱!
  “没错,就是十倍。”姜蓁说道:“等今年的春茧丰收,桑泽郡布匹的产量不降,桑泽郡的郡守、郡丞都会往上升一级。”
  十倍的产量增幅,大家对刘耘的升职好像也不那么惊讶了。
  把自己搞出来的黑科技略过不提,姜蓁只给大家画大饼,说道:“等你们回到县里,若是能因地制宜,弄起和织布作坊一样的东西,何愁不能升官。就算当地不种桑树,没有矿产,种果树,种菜,养鱼,养鸡养猪……不管哪一样,做好了都有未来。”
  姜蓁这么一说,好像升官发财的事情都已经尽在眼前了,毕竟那些东西也不难。
  看大家的眼神憧憬了起来,姜蓁非常郑重的和大家说道:“你们现在在农庄学东西,不单单是为了当地的百姓,还是为了你们自己。”
  姚春之前就只罚大家扫过猪圈,还没画过大饼,听到姜蓁这么说,憋了半天,只憋出了一句:“太女说得对!”
  第82章 杂交育种
  给在场的官员们画完了大饼,姜蓁后面又说道:“你们在都邑学到了那么多东西,定然是要回老家大干一场的。要是隔壁县带着百姓大干特干,过了个丰收的一年,你们自己没做出成绩来,面子上也不好看,是吧?”
  不止是面子的问题,还有来自姜蓁和县令县丞之类上级官员的压力。
  县令派你来学习,就指望你回去能带父老乡亲们升官发财,要什么都不干,还真说不过去。
  面对未来的重担,在场官员的面色都凝重了起来。
  姜蓁笑了笑,安抚道:“你们不要紧张,咱们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只要有进步,就算成功。”
  被姜蓁灌了口鸡汤,大家的面色也不见放松。话是这么说的,但不跟别人比是不可能的。
  万一自己做错了,他们顶头的县令,说不定就会唠叨‘你看隔壁县的农官怎样怎样……’,光是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我国不愧是内卷大国,原来在阿蓁他们这个时代,就已经卷得这么厉害了。】
  【不卷不行啊,你我躺平最多就是当个废物,这个时代玩躺平,可能真会变成一具尸体。】
  姚春没姜蓁说话那么委婉,直白的说道:“庄稼牲畜最不容易伺候,不管是病虫害,还是恶劣天气,都能让庄稼颗粒无收。若是全国都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不是你的错,若就你一个县出问题,那就是你的问题!”
  这话没那么好听,但也是事实。
  姜蓁和姚春花费大量的物力和精力,是对这些农官们给予了众望的。
  就姜国现在这两三百万人口,没有后世一个市的人多。一个县两三万人,和一个大学城没差别。人口少,科技落后,思想也落后,比当初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差远了。
  姜蓁就算想模仿农村合作社,集中力量办事,也发展不到各乡。
  生产工具不足,粮种不够高产,百姓就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土地上,开更多的荒地,才能勉强填饱肚子。
  太多的人离开土地,去各种作坊里干活,最后就会导致粮食产量降低,粮价飙升,作坊里干活挣来的钱,还不够买口粮,对姜国的经济反倒是一种坏的影响。
  在没搞到高产粮种,让姜国的粮食产量能有本质提升的时候,姜蓁不敢让百姓离开土地,只能吸收整个县的的剩余劳动力搞大规模养殖和种植。
  【靠地吃饭,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姜国的起飞之路艰难啊!】
  【别说大河两岸的老百姓渴望治理水患,我也想让陈冬赶紧修大坝。老祖宗们种了几千年的地,种田都刻进我基因里了。】
  【你们也就是说说,真让你们干活,溜得比谁都快。姚春好歹是农师,正经的官员,但你们看她的手,除了有生过冻疮的紫色斑块,手上还有各种细小的伤痕。】
  【这样的伤口,连陈冬都没有,还是姚春做人太实在。】
  陈冬再怎么也是个读书人,关键的时候能拉下面子干活,但平时他的逼格还是维持得很好的。
  姚春从小就做惯了农活,她父亲不过是个亭长,要养好几个孩子,所以每个孩子从懂事起,就要为家里忙碌。
  姚春最开始不过是去蓝河县的农庄干活,补贴家用,被姜蓁一路提拔上来,心里总有些怯意,姜蓁吩咐她的事,她都是亲力亲为,稍微空闲一点,就要去图书馆看书学习。
  虽然姚春出身普通,但现在她的地位在那儿,又有真本事,农家的人都主动靠了上来,主动为她张罗,宣扬她的名声,为此她还特意来向姜蓁表过忠心,跟姜蓁主动表明,农家那群人干的事,不是她吩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