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奶奶的声音很是温柔:“可是她们给我开最高的工资,6000块啊,我一个80岁老太婆,这钱比我儿子在外面打工的工钱高!”
“她给小龙虾铺论根卖的水草、喂肥得流油的鸭蛋黄,不管自己怎么穷永远都不会亏待员工和消费者。”
第二个人是艾扬余博士,他抚抚眼镜,将自己消沉度日却被梨歌救赎的故事。
随后是枸杞村的村民,是核桃村的养殖户,是书店老板向晚意,是钱支书带着村民站在美术馆前,是宫玉兰站在玫瑰园里。
镜头的背景乱七八糟,有乡下鱼塘边、有枸杞田里、有核桃树下、有北国的黑土地,也有南国的茶园。
看得出来大家的镜头感不同,普通话还带着各地方言,
但相同的一点是——每个人都在镜头前为梨歌背书:大方慷慨、坚韧不服输、对梦想执着,
“这样一个人,是我们看着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为什么会有人相信她别有背景?”
“如果说梨歌有背景,那背景就是我们,我们一个个农民,才是梨歌真正的背景。”
一部平平无奇的视频,再次在城市内掀起波澜。
原来梨总每一步都是靠自己。
她出身农家,在被富豪父母认亲后并没有贪恋富贵,也没有动用亲生父母钱财,反而是自己努力赚钱创业,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泯灭良心。
网上那些吃过花不完食品的网友们也站出来帮梨总说话:“花不完的蔬菜瓜果都很良心。”
“别的不说,吃过她家的菜就明白我在别家买的绿色菜只是个噱头,它们企业厚道做事,说明老板人品也不错。”
“我是花不完的供货商,他们每次都是只出高价购买最新鲜的食材,这样的人我不会相信她会被包养。”
一来二去这些谣言被攻破,面对这些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没有人会相信梨歌是被包养的。
她的确是靠自己,一步步做起来的。
“都黑梨总,最后却被梨总圈了粉。”
“是啊,一个大学生,创业就能做得这么成功,可见能力了不得!”
“从此以后梨总就是我唯一的偶像。”
就在这时还有网友发出了另外一部视频:
这部视频是当初梨歌18岁生日宴上,梨歌开着拖拉机离开的视频。
“原来梨歌跟金家决裂了吗?”
“那这样就不能污蔑她靠父母。”
“佩服她,能与泼天富贵割裂。”
“连生父母的金山银山都不稀罕,可见不是虚荣的人,这样就没有理由去外面找金主。”
网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分析起了这件事。
拖拉机视频出圈,梨歌洗刷掉不明之冤。
而这时候网友们又有新的发现:
luna账号上发过一条在综艺上生活的琐碎日常vlog,有眼尖的网友暂停了视频,在某一帧里面发现端倪。
视频当时嘉宾们正在一起商量真心话大冒险的事,可在他们背后的仓库玻璃上,印出了一组影子。
能很容易分辨出那组影子最下面是一张大条案桌,正好就是嘉宾们当时做游戏堆放玉米棒的桌子。
而再上面就有个人影正有个拿起玉米的动作。
火眼金睛者很快就发现了这影子与一位嘉宾的轮廓契合——是金幼怡。
她在这里做什么?
再联系到节目里欧阳优和她的小组忽然多了两个玉米棒,而卞奇少了玉米棒的纠纷。
网友们立刻就明白了:原来当时院子里不是有老鼠,而是有人做老鼠啊!
有网友索性把这张照片截图的噪点、颜色多次调亮,那个轮廓上连衣服影子都与金幼怡对上了:正是她穿的粉嫩色运动服。
而当天没有任何一个嘉宾穿的衣服与她同款或同色。
金幼怡一下就被锤死了!
立刻就有网友翻出金幼怡当时在事发时的义正言辞和反咬一口。
当即评论:“原来这个人是贼喊捉贼。”
“看着挺好的一个小姑娘居然做这种偷鸡摸狗的事。”
而梨歌也意外多了很多粉丝,他们被视频里呈现出的梨歌所打动,纷纷了解起了梨歌。
这一扒就发现了不得——梨总居然处处有圈粉点:
她出身贫寒却从未避讳过自己的出身、永远在帮助农民们做生意、待员工极其好、做生意诚实守信、绝不以次充好。
梨总一直在经营花不完公司,那花不完公司到底有什么好吃的?
有些好奇网友在网上发帖问:“看多了帖子,想问问花不完的东西好不好吃?”
“你居然问这种问题?”有人回复她,“我这么说吧,我妈那么挑剔的人,居然只有夸奖的份,还强烈要求我回购。”
“她家有网店,你买点尝尝,绝不会让你失望的。”
“不过我还是更建议你去别的城市时多逛逛花不完的门店,那些门店会给你带来新的惊喜。”
这些讨论让没去过花不完的人奇怪:众所周知重口难调,花不完居然能有那么好?能让这么多网友都为它背书?
于是好奇心立刻被勾起来了。
进店后看到有各种老式品种玉米、蔬菜出售,还有小龙虾,于是果断下单。
花不完线上门店和线下门店的生意再次大火。
第195章 县城实体店
之前花不完的产品也很火, 但这回的传播让它变成了一个出圈品牌。
以前就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上班族和大学生关注,但随着综艺的讨论它在各个小县城市镇范围内都火爆起来。
华国最有品质的产品和最潮流的消费体验肯定是在一线大城市,但华国最广阔的消费者市场却是长期默默无闻的各种小县城。
这点伟人在多年前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而花不完这次歪打正着就开始了自己的县城之旅。
大城市上新开了一家绿色高品质果蔬店县城群众们不会关心, 但他们会关注最近爆火的《种地吧,恋人们!》, 在看综艺的时候看到了背后的八卦,什么“富贵姐妹花”、“豪门假千金”, 种种都足以吸引人眼球。
在讨论的同时他们也对花不完的农产品产生了好奇心。
广大县城的消费者们开始大量购买花不完产品——从线上网点,还有各种代购。
像胡三就是这里面典型的代表。
他和妻子都在县城事业单位上班, 父母也都在县城工作, 可以说是有房有车生活很稳定了。
作为年轻人他也不例外喜欢看综艺, 作为县城居民他却亲身24小时体验电视上光怪陆离的都市。因此他很喜欢买一线城市的新潮流产品。
喜茶、海底捞、迪斯尼琳娜贝尔, 这些新产品每每出来他都会想办法去体验,就为了弥补自己身在小县城的精神匮乏感。
所以这回他也成功下单了花不完的网店。
到货时家里父母看见摊了一地的玉米棒、蘑菇、腊猪肉排骨,不由得嘀咕:“你这孩子,怎么还网购这些?”
县城离着农村要更近些, 城市市容管理也要更弱些,因此周末的大集上县城附近的村民会把自己的农产品拿来叫卖, 这种卖菜方式跟城市里流水化的大超市截然不同。
因此父母不是很看得惯孩子反倒从外面网购农产品:“咱周末从村民手里什么买不到?又新鲜又水灵,还没有打药。”
“你这傻孩子别一味觉得外面的东西好,别的不敢说, 这蔬菜农产品咱县城里可吃得比城市人更新鲜。”胡家妈妈很自豪。
胡三嘟哝着:“就看看嘛。”其实被父母这么一说他心里也有些没底。
倒是她妻子小雅很支持他:“既然买了就尝尝,说不定好吃呢。”她拍了拍丈夫肩膀,有点安慰他的意思。
其实两人都明白,胡三当年大学毕业后想留在城里, 最后还是在父母劝说下选择回老家考编制的安稳,可他心里某个地方总是不甘心:如果万一我留在城市里呢?
就在这种不甘心的情绪下他格外喜欢追逐城市里的潮流。
胡三看了妻子一眼, 眼神很是感激:“那我来下厨。大家伙尝尝。”
很快就做好了菜,胡家爸妈还在嘀嘀咕咕,念叨着这孩子喜欢乱花钱。
倒是小雅给婆婆夹了一筷子菜:“平时都是我们上父母家里吃饭,难得您二老来我家,先尝尝儿子手艺。”
伸手不打笑脸人,婆婆也收起唠叨开始吃饭。
公爹自己夹一筷子蘑菇炒肉,嘴里还嘟哝着:“你二叔公就是养蘑菇的,回头他进县城买东西让他给捎点不就完事了吗……”嘴里还在吧嗒吧嗒咀嚼。
忽然他的说话声慢慢变慢。
眼睛也瞪圆了一点,似乎在细细品味什么。
随后几口咽下去,又赶紧拿筷子夹起一筷子蘑菇炒肉。
蘑菇炒肉本来是一道家常菜,他也常吃,但这回明显不同。
那蘑菇不是平菇,入嘴后先是舌尖接触到鲜。
鲜得每个细胞都在叫嚣,让人几乎舍不得咀嚼。
然而鼓起勇气咀嚼却发现口感极好!有点脆,蘑菇的褶皱里吸满了肉和调料的滋味,一口在嘴里爆浆。
各种滋味一起在口腔里混合爆炸,简直让人的头皮发麻。
说是蘑菇,但是简直是肉的滋味,而且更爽的是这种蘑菇没有肉的柴,丰润、鲜美。
明明是蘑菇炒肉,肉却沦为了完全的配菜。
这时候不单是他,其余三人也都专注于品尝于食物的美味:
蒸煮过的腊肉排骨看着就娇艳欲滴,腊红的瘦肉、蜜蜡色发黄琥珀样的肥肉,两者交相辉映看着就如一道油画。
吃进嘴来,不得了了:瘦肉一点不柴,肥肉一点都不油腻,简直搭配正好。
排骨做腊肉时似乎加过了各色调料,因此此时吃到嘴里感受到的都是香辣的滋味,简直刺激着满口唾液分泌,停不下来。
咀嚼起来,肉里面带着罕见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