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旅明 > 第845章
  能进稀罕楼的,自然是稀罕人。
  今天,在官邸二楼的大会议室里,再一次坐满了人。穿越势力高层,包括已经搬迁到广州的各部门头脑悉数到场。
  这里面来得最齐全的,是军方人士。加急坐快船赶回来的沙正明,这会都已经稳稳当当坐在外圈长桌后边抽烟了。
  主持会议的自然是官邸主人,帝国首辅,夏先泽夏中堂。
  而今天会议的主题,则是讨论应对正在进行中的,发生于遥远北方酷寒之地的,历史上决定了明国和后金命运的大战:大凌河之战。
  参会者到齐后,首先一项自然是战役简介。下一刻,胖乎乎,一身白色海军将官服的王晓辉站起身,走到墙边拉开绒布,拿起教鞭,对着墙壁上的大幅东北地图讲解起来。
  大凌河古称渝水。
  大凌河及其下游的小凌河,贯穿了辽西走廊中部,是古代沟通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丽,均以大凌河谷为行军主道。
  明末的东北局势,除了孤悬敌后的旅顺之外,后金已然占据了包括沈阳在内的大部分辽东地盘。
  这样一来,顶在辽西走廊头部的明广宁卫(锦州),就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而大凌河堡,就在后世的锦州以东,凌海这个县级市辖区内。
  打开地图一眼就能到,凌海市的位置在狭长的辽西走廊顶端。通过此地后,就是广袤的辽东大地,所以背靠锦州的大凌河堡,无疑是封锁辽西走廊的咽喉要地。
  早在天启年间,连续遭遇惨败的明国朝野,发现野战不是后金军对手后,便开始尝试调整国家战略,打算扬长避短,利用“筑堡战术”一步步压缩后金的生存空间,在关外锁死建奴。
  虽说无奈,但这个战略是当时明国唯一的选择。没办法,野战打不过,明军又缺乏机动性和战斗意志,那么可以发挥防守和规模优势的乌龟流,就是唯一正确选择了。
  在这之前,前任辽东巡抚高第,考虑到补给线太远,感觉扛不住后金压力,于是下令放弃大凌河锦州一线的明军设施,将军民内迁。
  这之后,朝野经过一番和后金的战略拉锯,筑堡派渐渐又占据了上风。天启年间,时任辽东巡抚的袁崇焕,在宁锦之战后便下令关宁军前出,试图再次恢复被后金军拆毁掉的大小凌河二城。
  原因很简单:大凌河堡太过重要,无论优势劣势,不得不争。
  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大凌河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也必拆此城。所以早在袁崇焕督辽时代,明金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的争夺就非常激烈。
  然而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
  后金攻打宁锦,属于远离后方作战,其战斗力和后勤补给能力都受到了限制。这也是宁锦之战,后金军队最终从锦州一线撤退的原因所在。
  而在大凌河一带作战,后金部队的后勤补给路线大大缩短,战斗力相应增强。
  与之相对的是,明国的乌龟流到了大凌河堡一线,就已经修到了临界点,边际效应缩减。双方在这一带交战,谁也不沾光。考虑到后金军的野战优势,明国方面甚至是吃亏的。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明军前后两度抢修大凌河堡,最终都是无功而返,大凌河堡一再被后金拆毁……既然是咽喉要地,那么对于敌我双方来讲,同样都是高度关注之所在。后金是不会允许能对自家产生巨大威胁的大凌河堡被修建起来的。
  时间继续不停移动,到了1631年8月这个时间点,位于大凌河畔的大凌河堡,又再一次成为了明金两国前线交锋的胜负手。
  这事还得从去岁的后金大军入关说起。
  历史上后金初次入关,可以说是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之后,遭受了巨大损失的明国,随后组织了反击。
  如何反击?还是在关外抢修大凌河堡。
  原本历史上,后金军退出关外后不久,崇祯帝便再次委任年届古稀的老臣孙承宗督师关外军务,按既定方针,派遣盘踞在锦州的关宁军主力第三次抢筑大凌河堡。
  面对明军的重筑,皇太极当然不能坐视。随后,皇太极征调包括蒙古兵在内的5万大军,于1631年8月24日从沈阳出发,分兵两路,直扑正在抢修中的大凌河堡。
  由于大凌河距离沈阳路程较短,所以短短7天时间过后,后金两路大军便于9月1日汇合在了大凌河堡门前。
  刚刚从明国抢了一票,后勤充足的后金军,这次一改往日强攻态度,对仓促抢修的大凌河堡进行了长期围困。
  这之后,皇太极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先后消灭了4波次,数量总记10万以上的明军增援部队。
  而主持抢修大凌河堡的祖大寿部,则被活生生围困了三个月。最终,在吃光了城内2万军民后,荣获“食人魔”称号的祖大寿,于11月21日带着残部1万人出城投降。
  10天后的1631年12月1日,大凌河战役结束。
  ……
  当王晓辉放下手中教鞭后,坐在大会议室的穿越者们也纷纷转过身,正襟危坐,回到了开会时应有的姿态。
  下一刻,坐在长桌端头的夏先泽说话了:“听完,那就都说说吧,畅所欲言。今天已经是8月份了,有关于东北大凌河的局面,咱们这边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