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那皇帝的病,到底是意外,还是……
  上官文不敢多想,他连忙行礼,“恭贺殿下,铲除了乱臣贼子,还朝政一片清明!既然已无内患,自当解决外忧!西北若有战事,臣愿举荐犬子,随大军督察。”
  督察,是大庄文武分治下的产物。
  文官对武官非常不信任,因此每逢大战,朝廷都会派一名六品以上的官员随着大军走,随时给朝廷传消息,此位置就叫随军督察。
  这个官职很临时,一般都由翰林院的官员去,一边走一边记录,等回来之后,打仗内容还要编辑成册,作为史料封存。
  工作量不轻,人身安全很没保障,大军赢了没他功劳,输了他跟着被罚,向来文官都不愿意去做这个苦活儿。
  第84章 朝会
  上官文此举, 显然是在向谢秋莳示好。
  谢秋莳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人情冷暖便是如此,以往她贵为太女, 站在上官文面前, 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小辈,甚至还不如魏王重要,上官文对她的态度,疏远大于亲近。
  即便是让庶子来投奔她,也不过是各处下注的结果,并没有打算举一族之力, 来帮她夺位的意思。
  可是现在,她成了皇帝,上官文的态度一下子就变了,从原本的疏远,变成了现在的谄媚。
  是的, 谄媚,虽说谄媚隐藏的很深, 至少从表面上是看不出任何问题,但是谢秋莳依旧感觉到了,上官文在讨好她,准确来说,是在用实际行动向她示好。
  上官文如此,周家又会如何呢?
  谢秋莳突然有些好奇了起来, 到如今, 她不会再对周家, 对亲情有什么执念了,可她还是想得到一个答案。
  至于上官文的提议, 谢秋莳只说之后再看,这个督察之位并没有上官文想得那么鸡肋,她想要在边关动一动手脚,让这场战斗打得更值,自然不能让督察之位坐一个,和她无法心意相通的人。
  宫中的旨意很快就下发到各处,连带着一起传开的还是明成帝病重,传位给太女,太女继任新皇的消息。
  以及魏王心怀不轨,被新皇赐死的消息。
  前者令人恍惚不已,没想到太女的位子才设立没有一年,明成帝就不行了,他们就要迎来女皇了!
  后者则让人们不敢多语,关于魏王究竟是怎么死的,大家心里都有数,沈灼灼当街枭首,这种行为根本瞒不住,私底下大家都传疯了,只不过也就仅限于现在了。
  等百年之后,或许还会有两句野史流传,正经的史书上,记载的内容绝对是谢秋莳公布天下的魏王的罪名。
  人们议论了一阵皇家的事后,便闭口不言,皇家的热闹可不好看,一不小心就能让他们说话的脑袋搬了家,不如去议论一些别的内容。
  比如说,新皇还没举办登基大典,边关的战乱一直没有平息,以及新皇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提拔了好几个女官。
  不过那些女官都没有正儿八经参与到朝廷政务中来,这些女官和沈灼灼不一样。
  新皇另设了南北两宫,这些人好像都是用来监察天下的。
  有人分不清两宫和御史台之间的不同,明白此事的人就讲解给他们听,听完后,老百姓倒是没什么反应,南北宫监察天下百官,又不是针对他们,如果他们有门路,能将自身遇到的不平之事告知给两宫人员,或许还能为自己争得一个公道,岂非大大的好事!
  就是官员们脸色难看了起来,两宫针对的就是他们,联想到之前栽在谢秋莳手里的上官清和司马庆,他们突然就明白了这两宫到底是干什么的,对他们的威胁有多大。
  同时也明白了,这位新皇和原本的明成帝,可是截然不同的角色,她手上的屠刀一点儿都不钝,手起刀落,每一刀之下,都是滚滚掉落的人头。
  外面的人议论纷纷,朝廷内部的声音也一直没有停下,所有人都在静待事情的发展,想要摸清楚这位新皇究竟是什么脾气。
  与此同时,边关也乱了起来。
  在谢秋莳看审问吴安军和杨昌的口供时,边关开战的消息一同传来,消息是新鲜出炉,传入京城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蛮国举兵二十万,围攻燕门关,燕门关苦苦支撑两日,打退了蛮国两次进攻,希望朝廷尽快下发征兵文书,反抗蛮贼入侵。
  燕门关驻守的大军,统共只有十万左右,算上当地可以直接用上的青壮年,大概能增加到三十万人,听上去人数占优势,似乎可以用多出来的十万人,轻松压倒蛮国二十万兵,但实际上不能这么想。
  进攻的一方,是善骑射的骑兵,而人数多的那一方是守,守城不出,没办法发挥出三十万兵的战斗力,城墙统共那么大地方,再多人,上不去那也发挥不出守城的作用。
  要是开城门迎敌,那就需要朝廷下发指令了。
  到时候可就是全面开战,没有丝毫退步余地。
  朝堂之上,沈灼灼站在百官前列,遥想前一段时间,她还站在后头,如今甚至站在了周池婉面前,可真是事态变化太快。
  “参见吾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