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母后对朕的肯定,自然要记住,并且要铭记。”谢秋莳当然不可能只记得太后一句话,实际上太后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曾在她梦中响起, 梦魇缠身, 叫她难以参透其中深意, 可明日就是登基大典,谢秋莳看过太上皇后, 突然就明白了。
明白了她自困其中的那些,不过是过眼云烟,根本不值一提。
太后神情晦暗,垂下头去,不再看眼前陌生的女儿。
谢秋莳却开始仔细看向她的母亲,明明还不足四十岁,太后还很年轻,鬓边却已经有了些许白发,太后的面容还停留在一个人最美好的年华里,心却早已千疮百孔,无法支撑她继续以最美好的模样,面对人世了。
“母后,你后悔过吗?”
后悔嫁入皇室,后悔与那人相知相爱,交付真心吗?
后悔,生下她,放她离京,之后又百般猜忌丈夫与女儿吗?
太后摇了摇头,她以前想过,如果她没有嫁入皇室,没有成为皇后,这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她的未来会如何,最后这种空想,往往都以一片空白结束。
她没有体验过其他生活,她自小便是大家闺秀,与皇帝更是青梅竹马,在她懂事后,她就知道,她将是他的妻子,是未来大庄的皇后。
她努力做一个贤后,不揽权,不嫉妒,安安分分待在后宫,为皇帝安排着后方的一切,让皇帝可以将所有心思放在朝政上。
她确实颇有贤名,她还生下了皇帝唯一的骨肉。
可是所有看似圆满的表面下,都有缺失,她的贤惠,来自于她无私分享自己的丈夫给其他女人,她确实有皇室唯一的公主,可无论是皇帝还是宗亲大臣,都更希望能有一个皇子。
本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去,所有人都已经接受皇室不会有皇子的事实了,皇帝异想天开,想让公主继位为皇帝,这个想法,又掀起了一场风,让所有平静都不在了。
太后想,其实一开始她也认为女儿做皇帝挺好,这样一来,她就没有任何遗憾了,她做到了一个皇后能做的所有,无人能再指摘她的不是。
可是谁让谢秋莳离宫后,皇帝有了第二个皇嗣呢?
一切都是源于此,皇帝想要将皇位给一个妃嫔肚子里的婴孩,他甚至开始提前布局,想要对付周家了。
皇帝认为,她和周家都成了挡在皇子登基之路上的巨大阻碍,甚至皇帝还认为,若是最后为谢秋莳登基,她和周家,同样会阻碍谢秋莳。
皇权是多么的冷漠,她就有多么的恨。
恨皇帝怎么敢对付她?怎么能对付她和她的家族!这份恨意促使她对那个无辜的女人下了手,她不会让那个孽障出现在世界上,她同样不想让皇帝的子嗣登上皇位,因为皇帝将周家视作威胁,谢秋莳,或许也会如此。
她选择让谢秋莳退让,扶持魏王上位,因为她知道,魏王一脉和皇帝不同,皇帝对世家始终保持着警惕,从不认为世家是好的,而魏王一路走到最后,全靠世家支持。
可惜最后所有打算,都变成了梦幻泡影。
“不悔,从未有过后悔。”太后说完,谢秋莳就站起了身。
“那母后,吴安军和杨昌,你认识吗?”
谢秋莳本来不想问,可是现在她不问,会让她不甘心。
既然你从不后悔,那是否也说明,你瞒着我那些事情,就是不想让我知道,从来不是出于保护的目的,仅仅是不想让我察觉真相,从而做出有损于你的事情。
太后最后什么都没说,她也不需要说了,过往的一切究竟是谁对谁错,早就不重要了。
对于谢秋莳而言,她已经登上皇位,没有什么阴谋诡计还能撼动她的位置,她终将成为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带领大庄走向更为美好的未来,所以那些问题的答案,心里清楚就是,又何必宣之于口呢?
“明日祭台登基,朕还有许多事要处理,便不在此打扰母后,祝母后寿比南山,万事顺遂。”
谢秋莳说不出自己是什么心情,只是比起以前那种撕心裂肺的疼,她现在要冷漠太多了。
原来人的感情是真的会消失啊。
太后看着谢秋莳离开,凤仪宫恢复了往日的沉静,心下悲痛,合目的瞬间,像是回到了十年前,她抱着长安在树下打盹,那是一年秋,金黄的树叶打着旋儿落在她们身上,岁月静美。
谁也想不到未来,会是一身的沧桑。
祭台登基一事,堪称万众期待,正巧前段时间,燕门关传来大捷的捷报,周浩安和孙中各领一支骑兵,绕过蛮国陈列在燕门关前的大军,直袭西照,攻下距离燕门关最近的两座城池,西平城与玉屏城,没想到两日便攻了下来,切断了两条蛮国运送物资的路。
蛮国二十万大军在前,战线拉的长,每天要消耗的物资是个天文数字,偏偏蛮国自身并不算特别富裕,他们打仗,一向是靠着以战养战,战士往往带的兵粮不多,全是在当地抢来吃喝。
燕门关易守难攻,蛮国久攻不下,早就已经显出颓势,这下切断两条补给线,只剩下最后一条主干线,蛮国军队这些日子已经有不少士兵饿得溃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