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综合其他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168章
  但是光顾着追求虚名,怎么突破常理怎么来——?
  那能干实事的人才在哪里,怎么不去追求自己能力提升了?皇帝陛下未来还能找到很多得力好使的人才干吏吗?
  稍眯起眼,刘彻提前发现了自己未来政策中,尚且没有考虑到的漏洞。
  【所以曹操只要不想自己在天下人眼中沦为大逆不道的不孝子,风评跌落谷底,那就绝不可以放过张闿。
  而按照吴书的说法,想要和曹操乞和,甚至甘愿派人护送曹嵩归去的陶谦,也必然要倾尽全力抓捕张闿以求曹操原谅。
  结果应该干的事情两个人都没干,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就急剧下降。而范晔在《陶谦传》中采纳类似的说法,却在其他传记中果断揭露,很有可能是史书常见的“本传讳而他传不讳”的手法。
  于是综合来看,虽然世语中什么,曹嵩和妾室想要逃跑,结果因为妾室太胖逃不了,两个人最后逃进厕所悉数被诛杀,这种记载多半是段子手又整出来的新活。
  但是曹操派应劭去接应曹嵩,结果晚去一步,曹嵩被陶谦派人诛杀的记录应该是属实的。】
  曹操:……
  这就着手开始写诔文,把他亲爹怎么死的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不给这种离谱谣言小道消息留下丝毫不该有的传播空间!
  【甚至如果梳理一遍曹操与陶谦之间交手的恩怨,从逻辑层面也是足够清晰可以给出支持的理由的。
  首先是袁术和袁绍之间的恩怨,前者求援于公孙瓒,让陶谦屯发干。但是发干县在当时应该属于东郡,曹操正以东郡太守身份领兖州牧,于是一者的利益有了第一次冲突。
  结果是曹操和他的老相好洛阳竹马袁绍再一次联手,把对面袁术的势力悉数击破了。】
  刘备目色稍凝,随后淡然地挪移开去。
  嗯,后世人这话说得是真的。
  他当时还被伯圭派去驻守高唐了来着。
  —
  曹操恍惚:“等会,什么叫做老相好?”他和袁绍确实认识的时间不短。尽管这份情谊,在他朝着自己掷来那块玉印的时候,便已经将多年的矛盾激化,从而淡薄了几分。
  但是当故人已逝,曾经的利益冲突和恩恩怨怨已成为故纸堆中的旧事,骨子中带着文人的多愁善感,曹操倒愿意承认与怀念曾经的感情。
  ——可是后世人这调侃的语气像什么话啊,好奇怪,真的让人浑身发毛的奇怪。
  【之后是初平四年,袁术还不死心,继续入侵兖州。曹操和他作战,在他败退的时候也锲而不舍地继续追击。
  然后陶谦趁着他主力在外后方空虚的时候,和前面那个下邳阙宣合兵攻兖州,夺取了泰山华、费,掠任城——对不起,曹老板,你那个时候原来不是单纯拧巴,还是因为人烧得是你家房子啊!
  忏悔.jpg】
  曹操:……
  没事,他也忘了。
  打了太多仗了,一时之间挑出来一场问他始末,他还真有点恍惚——又不像赤壁或者官渡那样深入人心——再加上后世人那感染情绪的问法,稀里糊涂他也被绕进去了。
  【所以曹操发现之后就掉头打陶谦,征徐州。
  这里要说一句,不是在洗白曹老板,他确实干过屠城的事情很值得被诟病。但是第一次讨伐徐州的时候,他应该是没屠城的。
  很多人以为他屠城,引用的是《陶谦传》中对于决定这次对决的关键彭城之战的描述:“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听上去很残酷,泗水都为之断流了,也不知道死者的尸体到底该有多少。曹操你到底杀了多少人,肯定是屠城了!
  额,可是这句形容得和前面半句“谦兵败走”连贯起来啊?这里很明显应该是说战败被杀死的士兵数目达到了万数。而战争之上的矛盾,就不能全然归罪于某一方不曾手下留情了。
  吴书所说的征讨彭城“多杀人民”,联系它的上下文,会发现曹嵩都已经死了,也就不难得出是在第一次征伐徐州时发生的事情,甚至由于人民这个词的古今异义,我们之后还要细致剖析一番。
  只止步到这里,曹操对于徐州应当是没有进行屠城之举的。
  随着军粮不足,在兴平元年他从徐州退兵回到兖州,此时尚在徐州琅琊郡避难藏身的曹嵩觉得儿子既然已经和陶谦结下了梁子,琅琊应该已经不再安全。
  虽然他先前藏身一年左右也不曾被陶谦找上门来,可是当时陶谦正忙着对付曹操,抽不出手来也很正常。
  但之后的日子却不好说了,还不如趁着现在陶谦说不定没缓过神来,赶忙投奔儿子去。
  于是不等曹操派人来接应,他就自己出发前往兖州,直到被心怀不满的陶谦派人诛杀,才有了曹操第一次的征伐徐州之举。】!
  第77章
  “后世人真的很厌恶屠城。”
  刘备缓慢地眨了眨眼,带着几分寻求认同的急切,他匆匆看向诸葛亮,说话的语气都有点温和的轻柔,小心翼翼着,仿佛稍不留神就会触碰一个极易破碎的梦。
  而心有灵犀的谋士朝他回以同样欣慰的笑,开口的语调都像是清风柔和拂过面颊:“对。”
  “主公的坚持,后世人肯定认可并理解着的。”
  吾道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