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综合其他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349章
  【他们两个人在荀子门下,学习的都是经世致用的帝王之术,勉强可以被称为一句同学。其思想也就因此存在了很大的共通之处,即在“大一统”理论的实施路径方面。
  这里的“大”,实际上是“张大”的意思,意为崇尚一统。
  这里提一下,“大一统”的政治理想其实算不上多稀奇,因为在百家争鸣的时候,各家学派都或多或少诞生了“天下”这一概念。
  儒家学者应该是讲它比较早甚至最早的人。《尚书》中说“奄有四海,为天下君”,那么既然你都要拥有四海了才能被称为“天下”的君主,自然就要崇尚统一——大一统和天下于是乎自后者诞生起便分离不开。
  但这当然不是儒家的专利,其他学派也都有类似的观点输出。比如《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墨子》讲“一同天下”,其实想表达的内涵都是一样的。
  在春秋战国这样诸侯混战的破烂环境里,各家学派发展到战国末期,实际上不论是出于君主的需要还是个人的诉求,都不得不开始发表类似的观点,并且不约而同地开始探讨如何解决统一路线问题。】
  春秋·破烂·战国:……
  谢谢你,后世人,给他们破烂环境这样一个犀利的锐评。
  怎么你夸百家争鸣的时候那么真情实感,讲李斯下定决心投身动荡的时候那么激情澎湃,到头来对他们的评价竟然是破烂二字啊?!
  ——他们最起码应该比那什么南北朝,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什么的来得好吧!
  【比如孟子,他宣讲“王道”,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施行仁政就能使四方臣服。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他尝试走的就是一条文化胜利路线。但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不是文明6,他的构想只能被认定为儒家学者的一种理想主义,和隔壁柏拉图的乌托邦构想平分秋色。】
  孟子:……
  儒家的亚圣面不改色,对于后世人的调侃连眉梢都没动一下:笑死,他堂堂战国著名辩手,敢和多位君王正面对刚的金刚级头铁选手,哪里是旁人轻易几句话就能动摇的?
  就算那旁人是后世人,站在时间长河的下端比他有了更多的材料可做论证的依据,依旧感慨于他的主张不能施行于世,但那又如何呢?
  他心中有道,道直而正。后世人也要认可其理想的美好之处,对于他的一些看法加以支持。那么即使此刻与世相违又能如何呢?
  ——孟轲可不怕头撞南墙血淋漓。
  只不过“柏拉图?乌托邦?”
  那是什么?
  孟子有点好奇:能不能展开说说,他有点想和人辩论一下。
  【韩非则不然。
  在他的著作当中,“天下”这个词总共出现了267次,并且大多都是以“霸天下”“强天下”“一匡天下”这样直白的词汇形式出现,即表明了他对于大一统路线的思考:
  ——动用暴力手段。】
  孝公:……
  孝公:?
  等会等会等会——
  这个画风,不知道为什么,
  “好眼熟啊。”
  简单粗暴,他喜欢。
  坐在一旁的商鞅却笑了起来,直到孝公转头看他,才反问道:“鞅当年说公,难道不也是到了阐述霸道的时候,公才愿意倾听吗?”
  什么帝道王道的,那种太宏大的东西,他们老秦人压根不感兴趣啊!
  天幕还不忘紧跟上一句,加深商鞅这句调侃话的力度。
  【所以,这样的理论,当然会让嬴政看完他的论著之中,就不由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这样夸张的感叹,乃至于愿意为了韩非直接向韩国发兵威逼。
  毕竟咱老秦人,主打的就是一个功利实用主义啊!
  能动手就绝不多bb!】
  嬴渠梁:端坐.jpg
  “这,这证明政儿果然有我们秦王风范啊!”
  什么叫做一脉相传的亲祖孙啊!
  —
  嬴政:。
  被功利和实用两个评价砸中的始皇帝,又忍不住回想起此前后世人讲罗马时候他冒出来的想法:
  其实,他觉得,他们大秦除了动手以外,也可以学着多动动嘴皮子的。
  #救救大秦文化事业建设#
  【韩非的思想是如此,李斯的思想自然也不遑多让——毕竟他们共同的老师荀子,也曾经就这个话题做出过“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的论断,认为一个合格的君主,就应该要有管理天下的野心。】
  儒生:……
  所以说啦,荀子真的不像他们儒家的人啊!
  能教出这样两个法家著名人士的学者,他们儒家保持怀疑很合理吧!
  【只不过,韩非是韩国的王族子弟。
  因为这样的出身,哪怕他有些口吃、不善言谈,也足够他在乱世中得以安身立命,最后走上著书立说的道路。
  也因为这样的出身,他一直坚定地想要复兴韩国,坚决不愿意事秦。
  《史记》里讲他最后的结局,说嬴政通过攻打韩国让韩王把他作为使者送到秦国,却并不信重他。后来因为劝谏嬴政先攻赵缓伐韩,而被李斯姚贾诋毁,于是下狱审讯,最后被李斯送去毒药命令自杀,留下嬴政追悔莫及。】
  嬴政:?
  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