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304节
  毕竟,应天府位处江南,不似北方那等入冬快,只要多加追肥也不是不行。
  朱允熥便当即笑了笑:“此法可行。其实,到时候监正还可以尝尝这红薯藤,只要加点油水清炒,便是一盘美味。”
  红薯藤也能吃?
  袁素泰迟疑了一下,低头看着最后一根被扦插在地垄里,已经被浇上肥水的红薯枝叶。
  “你是说,这红薯藤也是可以吃的?”
  面带笑容的朱元璋,背着手站在两人身后,好奇且有些质疑的问了出来。
  朱允熥微微皱眉:“三两个月,摘叶,若是有几块油渣放进去,最是……”
  忽然发觉不对劲的朱允熥,脸色凝重的转过头,迎面就看到自家老爷子背着双手,俯身注视着自己。
  在老爷子身后,也是太子和一干朝臣。
  朱元璋面带微笑:“最是如何?”
  “最……最是可口。”朱允熥低声回了一句,随后好奇道:“您怎么出宫了?还有……”
  说着话,朱允熥目光不解的看向后边那一大帮脸上带着油腻笑容的官员们。
  “功盖三皇,德过五帝。”朱元璋脸上神色一沉,挺直身躯,目光深邃的盯着蹲在自己面前的朱允熥:“若大明当真亩产二十石,我大明足可功德超越三皇五帝,大明亦可重启封禅!”
  随着老爷子的开口。
  朱允熥只见后面的一众官员,立马整齐挥袖,面色顷刻间变得庄严肃穆,皆是昂扬挺拔,随后仪态从容严谨,一丝不苟的躬身弯腰,合手高举双臂,盖过头颅。
  “太孙贤明,觅得良种,社稷之幸,泽被黎民。万世功德,大明盛世无疆,丰收之日,大明足可封禅。”
  封禅……
  朱允熥目光微微一动。
  很明显,眼前的老爷子和这帮官员,今天是听到了自己从夷商那边弄来了红薯种,大概也听闻了自己在上林苑监说出的亩产二十石的言论。
  所以他们全都动容了,要亲自过来看一看,确认大明到底会不会出现亩产二十石的祥瑞盛况。
  至于封禅。
  如果当真能亩产二十石,大明足以凭借这样的大功德登泰山封禅。
  也必将一改某位皇帝将封禅这等苍天黎民社稷大典给弄成过家家的面貌。
  只是亩产二十石的事情,似乎也就这么被敲定了下来。
  朱允熥不禁回头看了眼身后的红薯地,不免感到一阵庆幸,还好这说的是红薯,而非是旁的作物。
  朱元璋则是回头对着朝臣们摆摆手:“社稷乃人治,便是天降甘露,若世间不合,天下亦不安宁。”
  詹徽等人立马出声附和,而后又言称大明如今就是政通人和,便是天不降甘露,世间也能有红薯这等祥瑞增色。
  这是做臣子的职责所在。
  朱元璋笑着摇摇头,径直一把拉住朱允熥的手腕,爷孙两就往红薯地里面走去。
  望着这不过三四分地插上红薯藤,朱元璋轻笑道:“待此处红薯长出藤叶,你可得为爷爷做上一道红薯叶菜,爷爷也要尝尝,到底是否如你所说的那般可口。”
  朱允熥颔首点头:“孙儿其实也不过是道听途说,没成想竟然真能寻得红薯。”
  说完之后,朱允熥目光淡淡的扫向散落在另外几道地垄中间的官员们。
  自己忽然之间弄出一个悬赏,又将悬赏上的东西弄到了上林苑监。
  即便这些人包括老爷子从来就没有说出口,但他们心中必然是疑惑自己明明是中原人,却为何又能知道这些东西。
  果然。
  朱元璋故作不解的轻哦一声,而后随口问道:“这等高产作物,竟然也只是道听途说而来?”
  随着皇帝的开口询问,周遭地垄里的官员们,齐刷刷的侧目看了过来。
  在场都是博古通今之辈,阅遍世间典籍孤本。
  若是当真有如红薯这等东西,大明早就已经将其给寻了回来。
  朱允熥肯定的点着头:“说起来,孙儿还得感谢爷爷,洪武二十五年允了孙儿去交趾道。”
  还不等朱元璋开口,隔壁地垄中间的吏部尚书詹徽,便当即询问道:“殿下,这红薯难道和交趾道有关系?”
  朱允熥点点头又摇摇头:“红薯虽不是原产交趾道,但如今能寻得,却也是与交趾道有关。”
  詹徽面露好奇:“还请殿下为臣等开释。”
  “爷爷您是知晓交趾道再去南,岛屿众多,海岛相连的吧。”朱允熥扫过众官,面带笑容的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点头道:“南洋多岛屿,海峡相间。”
  “便是如此。”朱允熥笑道:“这些年,有颇多欧罗巴之地的海商驾船东来。海上风波不定,多有夷商船队被毁,流落南洋诸多岛屿。
  孙儿这一遭随军前往交趾道,也是偶然得了一本夷人海商的记载,方才知晓了有这些神奇作物。”
  说完之后,朱允熥迅速的扫了在场众人一眼。
  而后便又补充道:“只可惜,那记载之册年久,孙儿拿到手之后,只是翻阅一遍,就已经彻底粉碎。仓促之下,孙儿也只得记下如今那少许的悬赏之物。”
  众人听到这般解释,不由的一阵齐声轻叹,为那些定然还没有被太孙记下的东西而惋惜。
  詹徽则是沉吟片刻,皱眉轻叹道:“如此说来,倒也是我大明之幸。若那记载不被殿下发现,恐怕要不了多久也就化为尘土。如此想来,倒真的是天佑我大明,庇佑我中原之民了!”
  朱元璋则道:“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合该是这个道理的。”
  说完之后,朱元璋伸手拍在朱允熥的肩膀上,眼中是止不住的满意:“你做的很好。”
  朱允熥谦虚低调的颔首推辞了两句。
  这时候随行而来的官员之中,这一两年一直都低调为官的户部左侍郎郁新,忽然跨过两三道地垄,到了朱允熥眼前。
  只见郁新拱手作揖,沉声道:“敢问殿下,这红薯当真能亩产二十石吗?难道这也是殿下寻得的记载上所记?若是红薯入我中原,水土不服,亩产是否会受到影响。”
  这才是关键的问题。
  红薯的亩产到底能够达到多少。
  其实在场大多数人心中,只要但凡这红薯的亩产能够有个六七石,他们就敢鼓动着皇帝去泰山封禅。
  封禅是君王的最高荣耀和褒奖。
  可同样,那也是对君王麾下的臣子们的褒奖和荣耀啊!
  然而不等朱允熥开口回答,跟随在他身后的上林苑监监正袁素泰,却已经是在众人意外的目光注视下站了出来。
  浑身泥土,穿着粗布麻衣的袁素泰,哪里有大明从三品大员的模样。
  倒不如他就是这上林苑监衙门雇佣的一位老农罢了。
  然而,袁素泰却是紧绷着脸,面色郑重的走到了朱元璋和朱允熥面前。
  “臣上林苑监左监正袁素泰,启禀陛下,红薯亩产绝对不会低于亩产二十石!”
  一心想要喂饱整个大明朝的袁素泰,现在几乎很少能看到官样,说的话也是能怎么简洁明了就怎么说。
  他说红薯能亩产不低于二十石,在场人心中便真的开始了期待起来。
  毕竟,如今应天城外栽种的稻穗粒数超过百粒的水稻,就是袁素泰他们上林苑监弄出来的。
  当初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原本小小的一个上林苑监衙门,如今已经成了从三品的衙门,可以和太常寺、大理寺这些衙门并肩比拟了。
  袁素泰却像是不知道这些官场上的规矩一样,见众人不说话,以为这些人是不相信他说的。
  于是,袁素泰脸上一阵涨红,而后沉声道:“陛下,若今岁这红薯亩产不能达到二十石,臣自请辞官!”
  众人心中一阵意外。
  朱允熥见状,连忙插过来,拉住袁素泰:“大明还需要袁监正多多培育良种作物呢!”
  随后,朱允熥又笑对老爷子说道:“爷爷,其实现在,孙儿手上还有五块可以食用的红薯。这都是从那佛郎机商人范虫的财富号海船上寻来的。今日扦插在此地的红薯藤,底下就是长着那五块红薯。”
  还有红薯在!
  在场官员立马响起一阵嘈杂。
  朱元璋更是直接给了大孙子后脑勺一巴掌,而后瞪眼道:“既然有红薯在,还不快带咱过去瞧瞧!”
  朱允熥点头哈腰:“爷爷,您这边请。”
  指了一个方向,见众人都往自己放红薯的地方过去。
  朱允熥这才转头瞪了一眼刚刚被自己拉到后面来的袁素泰。
  “上林苑监还得靠你,大明百姓的肚子能不能吃饱,也得靠你。以后辞官这等话,再不敢说出来!”
  袁素泰顶着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露出朴实的笑容。
  “臣是信殿下说的话。”
  嗐!
  回头就给你卖到美洲去找橡胶树去!
  朱允熥又瞪了袁素泰一眼,便赶忙追上前面已经围在红薯地旁的一个凉棚前的老爷子等人。
  还没有钻进人群里,朱允熥就听到人群中传来一阵惊呼。
  “红薯这么大块头?”
  “这最小的一个也得有八九两重了吧!”
  “当真是神奇!当真神奇!”
  “来人!快给这最大的红薯上秤,咱怎么都觉得这块红薯,怕不是得有四五斤重!”
  “……”
  “陛下,您先掂量掂量,这红薯当真是大!”
  “祥瑞啊!天佑大明!”
  “快上秤!”
  人群中,一阵阵的惊叹。
  也不知是哪位部堂大员,在众人的注视下,亲自的拿着秤杆秤砣,放上那最大的一块红薯。
  少顷。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