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汉世祖 > 汉世祖 第363节
  即便当初岳父高行周亡故时,都没有如此感伤过。然而,让刘承祐意外的是,景范的死,只是个开始,自11月2日以后,接连而来的丧报,让他有些应接不暇。
  11月8日,太原府上报,居乡养病的太谷郡公郑仁诲病逝。
  11月15日,礼部尚书和凝病逝,以其子献遗作《疑狱集》。
  11月20日,洛阳奏,陕国公赵晖病逝。
  11月24日,洛阳奏,泾国公史匡懿病逝。
  12月3日,洛阳奏,广平县公刘词病逝。
  丧报频传,整个11月,基本就在“废朝”与刘承祐的追赐中度过。甚至于,若不是这些功臣老将,先前有兆,刘承祐都要怀疑,是否有人在暗害他的功臣们。这些人,归养前,可无不是大汉朝举足轻重的人物,竟然集体故去……
  乃至于,流言四起,甚至有直接揣测是皇帝要杀功臣,对此,心情不佳的刘承祐直接下令在东京城进行了一次整风行动。
  武德司、开封府差役齐出,抓了二百余人。这些年,对于舆情、言论的控制,朝廷放宽了不少,使得有不少人失了敬畏之心,什么都敢议论。
  而这一次,刘承祐难得暴戾了一次,所抓之人,甄别之后,但有恶意揣测、议论的行为,以欺君之罪,全数斩杀。一下子,一百多颗人头滚滚落地,让东京士民感受了一番君主集权王朝的专权与黑暗。
  与东京相比,洛阳那边的情况还要严重些,为制止流言,西京留守王晏也是下了狠手,杀了两百多人,先杀后奏,之后,也就清净了……
  第67章 又去一老
  北风萧萧,带来一波一波的寒潮,似乎要将开封城冰封住,连续三日的大雪告霁,城池内外,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色,有些刺眼。
  城中,街道间,楼舍前,屋檐上,开封的士民们,忍受着森寒的天气,清理着积雪,似乎欲把笼罩在周围的阴冷扫除。
  乾祐八年冬季的开封城,比起往年,没有更冷,却增添了些许哀伤,苍白之中,带着一抹血色,整座都邑的气氛透着股压抑,就仿若天空的阴沉。
  诸市行坊里间,酒楼食肆,仍旧热闹,烈酒热食,仍是有产士民所享受的。只是比起往常,谈天说地间,多了些约束,对于某些忌讳的东西,都识趣地闭口不谈,免得为人所告发。
  有血的教训在前,后来者,总归要在意一下自己的脑袋,一刀斩下去,可就是一了百了,并且无冤可诉。
  “近来东京市井氛围如何?”万岁殿中,刘承祐面色沈重,问候在下方的李崇矩。
  “经过前次整饬,民间风气大改,市井之间,再无敢妄议、揣测!”李崇矩说道。
  轻轻地点了点头,白色恐怖之下,没有什么人敢顶风作案,可以想见,接下来开封会“清净”许多。同时,刘承祐也不禁感慨,也难怪君主们更喜欢愚民政策,对于朝廷而言,老实巴交的庸贱之民才是最适合的统治对象,比起议政、畅谈天下,他们更在意自己的生计,更在乎柴米油盐,家长里短。
  至于天子在做什么,朝廷死了什么人,于他们并无多大干系。此番风波也一样,真正在市井间“畅论时政”,烘托舆情的,都是那些有些地位,有些财产,有些见识的有产者。
  但这些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便是将东京底层的愚民们给蛊惑了,听风就是雨,看热闹是一种本性,愚民也一样,以致将“功臣之亡”编排得带有更多故事性与传奇性,也容易吸引人。
  在任何时代,舆论自由都是有底线的,而在君主集权的时代,就更不需提“自由”二字了。作为已经彻底完成进化(同化)的皇帝,面对这种对他权威、名誉的挑战,只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残酷镇压,没有丝毫动摇与不适。
  “此事,就此收尾吧!”刘承祐想了想,即吩咐着:“另外,此番风波动静不小,接下来武德司还需秘密调查,是否有敌国细作抑或心怀叵测之徒在其中兴风作浪!”
  “是!”
  应了声,李崇矩拿出一封奏章,呈上:“陛下,这是京畿探事所察,有几名僚吏,借此事,诬陷无辜,贪夺私财。”
  对此,刘承祐倒显得很平静,每逢动荡,总少不了借机生事,以权谋私的人,大抵还是人性的缘故。这种事情,在刘承祐看来,也属寻常了,基本不能在心里引起什么波澜,高高在上的他,甚至懒得多投一点关注。
  “这些奸吏,因缘为奸,更为可恨!”不过,态度得摆正,刘承祐一脸平静地怒声说:“一应罪证,移交开封府,让李谷查实处置吧!”
  11月底,李谷正式还京,接掌开封府事务,并拜端明殿大学士,加侍中衔,晋爵汝阴侯。
  “是!”
  “另外,代国公的病情,有所加重!”声音稍微低了些,透着谨慎,李崇矩又禀道。
  果然,此言落,刘承祐表情阴沉了下来,脸上几乎凝出水来。此冬以来,大汉已经故去太多重要功臣了,从李崇矩的话里,刘承祐隐隐有种不妙感,似乎又要轮到代国公了。
  代国公何人,折贤妃祖父,前枢密使,累镇藩闱,纵不提其外戚的身份,就其本身对大汉朝廷的功绩,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也受到刘承祐发自内心的敬重。
  “朕知道了!”叹了口气,刘承祐说。
  沉吟几许,刘承祐偏头朝向张德钧:“通知太医署,遣太医常住代公府,时时察看,定要尽权疗治代公!”
  “小的明白!”
  这一回,刘承祐的情绪倒不似之前那般激动,也未给太医们再下严令以性命相威胁。生老病死,人之常态,自然之理,倘若尽力也难挽,也不必过于强求了。
  当然,也未必没有刘承祐已然习惯了这个冬季的哀伤。
  “还有,代公的病情,尽量瞒着秋华殿,折妃有孕,不要影响她安胎!”刘承祐又向张德钧嘱咐道。
  “是!”
  但事务的发展,往往遵循着墨菲定律,就在当夜,刘承祐收到消息,代国公折从阮病情恶化,高热不退,呕血昏厥……
  翌日上午,刘承祐起得晚了些,这段时间,他基本将政务都放手给政事堂了,并下诏由崇政殿协理政务,算是正式将崇政殿给拿上台面。原本,崇政殿只是托庇于帝王之后,参赞机务。但从乾祐八年十二月起,大汉“崇政——广政”两殿共事的体制正式建立。
  这是皇权与相权的体现,并且,皇权进一步壮大,相权在实质上遭到打压与削弱。虽然国事仍旧以广政殿为主,但崇政殿也有了发声的权力,而那些学士、郎官,尤其是学士承旨,真正成为了位卑权重的职位。
  晨冬甚寒,站在稍显空寂而冷情的万岁殿前,则更添一丝寒意。身上罩着一件狐袍,刘承祐静静地矗立在冷风中,只简单梳起的发丝不断吹动,望着透着凄冷的殿宇、御阶、阙楼,有些出神。
  一滴霜露落下,正打在刘承祐的额头上,浸人的凉意让他不禁打了个哆嗦。一旁的张德钧见了,吓了一跳,赶忙取出丝帕想给他擦拭,不过被刘承祐挡住了。
  用手拂过,刘承祐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水渍,突然问:“今日何日?”
  张德钧说:“回官家,夏历12月14日。”
  “此冬终于快过去了啊!”刘承祐幽幽而叹,满是怅惘。
  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刘承祐几乎能感受到那娇喘的气息。回头看,正见折妃挺着肚子,满带忧切走来,身边两名侍女焦急地跟着,想要扶她,却有些跟不上脚步。
  见她这副神情举动,刘承祐心头一个咯噔,当即迎了上去,将她扶住,说:“雨雪未干,地面湿滑,走如此急做甚?什么事情,让你这般焦切?”
  闻问,折娘子抓着刘承祐的手,英气的玉容间,带着少许不满,直接质问刘承祐:“祖父的病情,官家还欲瞒我吗?”
  听其言,刘承祐当即扭头瞪了张德钧一眼,张德钧的表情倒也有趣,无辜中夹杂着惶恐,而后缩首低下。
  刘承祐也无心关注,怎么会走漏消息,这宫廷之中,哪有不透风的墙。看着一脸急色的折娘子,刘承祐只能尽量安抚着:“你有身孕在身,就是怕你这般担忧心急,伤了身子!”
  “官家,我要出宫,去看望祖父!”望着刘承祐,折娘子轻咬着唇,认真说道,清亮的眼眸中透着坚决。
  这还是折娘子头一次对刘承祐表现得这般强势,见状,刘承祐揽着她,轻抚其背,叹道:“罢了,叫上刘昉、刘昀,朕陪你们一起去!”
  事实上,刘承祐早动过出宫探视折从阮的心思,唯一让他按捺住的理由,却是有种异感。他觉得,自己亲幸臣邸,就像立“flag”一般,只怕去了,就宣告结束了……
  当年,已经有类似的情况了,国丈、临清王高行周,就是这般。然而此刻,也该收起那些有的没的杂念了,一者折从阮确实病重,二者若是连其最后一面都见不上,折娘子怕也要怨他了。
  等刘承祐携折妃母子,登代国公府,见到折从阮时,也被其病态衰弱惊到了,形容枯槁,面无血色,发髻斑白,一副行将就木之像。
  而折从阮,也确已至弥留,连话都说不出声,只是在见到皇帝携孙女母子到来时,浑浊的双眼稍微亮了下。
  刘承祐站在一旁,折娘子满脸哀伤,抓着祖父粗糙消瘦的手。嘴皮颤抖着打了几下,似乎想要叮嘱什么,终是没能说出话来,而后在众人的注视下,慢慢地闭上双眼,嘴角挂上了点笑容,走得很安详。
  哀恸的哭泣声,立时响在屋内……
  第68章 二次北巡
  哀伤的气氛笼罩在屋内,侍候在内外的仆人都跪倒了,满脸的悲痛之意。折娘子算是坚强的了,但仍不免伏在榻沿,哭得最凶的,要属刘昉了,他是十分喜欢折从阮的,到如今还随身带着折从阮给匕首。
  刘昀则不知事,童稚的眼神四下转悠,对娘亲与哥哥的哭声有些好奇,想笑,但大概是碍于气氛,又笑不出来,只是双手抱着身边父亲的腿,依靠着。
  “陛下,折公已去,臣,臣才疏学浅,实在是无力回天,请陛下治罪!”在旁的太医,躬身向刘承祐,有些颤声道。
  见其一脸畏惧之状,刘承祐连苦笑的兴致都没了,也知道是前次“太后患病”的后遗症,看老太医被吓得不行,也不为难他,摆了摆手:“去吧!”
  “谢陛下!”太医当即拜退。
  牵着刘昀上前,替刘昉抹了抹眼泪,刘承祐对他说:“你不是说,要当英雄豪杰吗?英雄,是不轻易落泪的……”
  闻言,刘昉呆了下,看了看躺在榻上已无生气的折从阮,哭腔小了,但眼泪还是忍不住往外冒。
  “逝者已矣!折公也走得很安详,节哀吧!”深深地叹了口气,刘承祐蹲踞而下,爱抚着折娘子。
  折娘子当即扭身,扑到刘承祐怀里,泪水慢慢地渗湿他的衣襟。好不容易,方才安抚住,亲自扶着她走出房间。
  “赵普!”刘承祐沉声唤道。
  “陛下吩咐!”跟在御前的赵普赶忙应声。
  “折德愿在河阳吧!”刘承祐说。
  “是!”
  折德愿乃折从阮二子,府州军整编后,被调到河阳担任三城军使。刘承祐直接吩咐着:“立刻飞马驿传,让折德愿火速来京,处置后事,并遣人去北边,通知国丈折德扆!”
  说着,又看了眼赵普,说:“你留在府中,在折德愿到京之前,就由你暂时负责治丧事宜!”
  “是!”赵普恭声应道,表情虽然肃重,但心里难免涌现出少许喜悦。
  对于赵普而言,这是件好差事,办得好了,既取悦于君,还能取得折贤妃与折氏的好感。当然,这种情况下,这点喜悦是不能表现出来的。
  等御驾起行还宫的时候,代国公府中已然密挂白布,高举白幡,在赵普的安排下,为治丧之事忙碌起来。哀乐响起来的时候,消息也随之扩散而开,很快朝野官民都将之后,大汉又折一老臣。
  回宫的车驾上,刘承祐轻轻地揽着折娘子,温声说:“你身子不便,不宜大喜大悲。折公之去,我也不好受,你放心,丧事定会操办妥当,我也当与折公死后哀荣……”
  听刘承祐宽慰之欲,折娘子挪了挪脑袋,脸蛋仍旧贴在刘承祐胸前,仰头,稍显红肿的眼眸望着他,轻声说:“谢谢官家!”
  闻之,刘承祐有些意外。
  折娘子道:“总算,见到了祖父最后一面!”
  “那我,还差点让你抱憾了!”刘承祐轻轻揉着折娘子的肩膀。照折从阮的情况,若她没有听到些消息,只怕会直接收到丧报,更别提见最后一面了。
  “祖父一生英雄,门楣光耀,遗福子孙,纵使逝去,我想他心中也是没有遗憾的!”折娘子果然巾帼,即便仍旧不免哀伤,但心情显然已慢慢平复下来。
  听其言,刘承祐也释怀不少。
  对于折从阮的辞世,东京士民也算是见怪不怪了,到这个程度,也不会有人以“阴谋论”去做揣测了。相较之下,折从阮之死造成的影响,要大些,所要引起的动静也大些。
  一者,在东京;二者,乃是折妃的祖父,外戚折家势力的主心骨。折从阮一死,所带来的影响,直接延伸到宫内。
  就如当初高行周薨逝一般,使得高贵妃的腰杆没那么硬了。与高家有点差异的是,高行周过后,主事者为高怀德,折从阮亡故,折家尚且有折德扆、折德愿两兄弟一起撑场子,折娘子子嗣也多些。但可以肯定的是,符后所感受到的威胁,去好几分。
  而对于折从阮的后事,也是操办得异常隆重,京内五品以上官员将吏悉数前往吊唁。一系列死后追尊、赏赐,规格都不低,刘承祐追晋其为保德郡王,加食邑五百户,由折德扆袭代公爵。同时,以翰林学士扈载为其书神道碑文,扈载文才出众,此前为景范书文,被选上,一举成名,此番刘承祐又选中他。
  同时,折从阮的死,也算是为乾祐八年冬这连番的老臣勋贵凋亡画上了一个句点。从这以后,一直到乾祐九年,再无大丧。否则,若再死一两个公侯柱国,刘承祐或许会找陈抟老祖进宫来驱驱邪了……
  乾祐九年二月,汉帝下诏北巡,以皇后、贵妃、宁妃及四长子伴驾,宰臣魏仁溥随行,大内军及龙栖军三千铁甲护卫。
  二月的开封,柳絮飘飞,各处都透着春意,整座城池,也似乎从去岁冬的哀伤中恢复过来。
  城北宫门前,帝驾卤簿仪仗,已然准备妥当,随时准备出发。百官在宰相李涛、范质的带领下,恭送刘承祐。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