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汉世祖 > 汉世祖 第655节
  事实上,从开宝北伐之后,一直到如今,虽然没有彻底打垮辽国,但是局面已经定下来,未来形势的发展,也是有迹可循的。
  汉辽两大帝国之间的碰撞,是全方位的,而最终的结果,是辽国这个过去与大汉并立称雄的草原帝国,陷入沉沦,堕入衰亡的深渊。
  赵匡胤的那番见解,也是有依据的,契丹虽然称霸五十余年,辽国更是汉化极深,权力制度比起历史有极大的进步,但本质上仍旧是个以草原部族为根本的游牧王朝。政权的稳定性并不强,过去强盛之时,自然是如日中天,诸族臣服,一旦遭受打击,声势不在,那滑落也是迅速的,何况,这一次,遭受的是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可惜了!”嘴角带着笑意,刘皇帝有些感慨:“自阿保机崛起,契丹五代之基业,就此沉沦了!”
  “陛下雄视古今,泽被四海,威及八方,小小契丹,纵可称一时之雄,也终难与我中国天朝相抗衡!”赵匡胤开舔。
  听其言,刘皇帝以审视的目光看了看赵匡胤,心中有点恶趣味,这种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总觉异样,脑海中不免浮现出“大宋”那个人人可欺的时代景貌。
  “辽国是要衰落了,可是,大汉此番北伐,付出的代价,同样不轻啊!不瞒赵卿,这段时间,朕听取北伐所费,那么多将士伤亡,那么严重的钱粮损耗,观北方百姓之困,也不禁有些后悔,发动此次北伐了!”刘皇帝唏嘘道。
  刘皇帝这显然是言不由衷了,他是什么人,怎么可能会后悔,即便真后悔了,也不会说出来。
  赵匡胤还是很体贴圣心的,说道:“代价固然惨重,但收获相比,还是可以接受的。大汉屹立中原,四境之内,唯辽一敌,籍此消灭北患,巩固疆土,再大的损失,也值得。再者,契丹与大汉并立,陛下不将之剪除,难道还要等待后人吗?”
  听其言论,刘皇帝爽朗一笑,一直以来,赵匡胤在很多事情的见解上,都是趋于保守的,就拿北伐来说,就未必那么支持。如今,形势变了,大汉的天空,豁然开朗,说出这些话来,也是一点都不尴尬。
  “到此为止,北伐算是彻底结束了!”刘皇帝幽幽说道:“得让大汉官民,好生休养一段时间了!”
  刘皇帝此言,也算定下了接下来,大汉的军政方向,偃武止戈是不可能的,汉辽双方仍旧属于战争状态,北方有极大可能的风云激荡,刘皇帝也不可能不插手,但是,与民休息,会是基调。
  这么多年了,不论多么地刚愎雄猜,也不乏一意孤行,但关键时刻,刘皇帝始终还是保持着理智的。
  “张雍!”刘皇帝唤了声。
  “臣在!”车门外张雍的身体又矮了些,应道。
  “拟诏,嘉奖董遵诲军,让燕山道官府,多备一些酒食,前往犒劳!另外,以董遵诲为燕山北道巡检使,留驻大定城,总理奚地防务,弹压奚部!以李汉琼为燕山道都指挥使,王彦超调任西京,再作安排!”刘皇帝想了想,吩咐道。
  “是!”
  吩咐完,刘皇帝看向赵匡胤,道:“王彦超坐镇边关十数年,此番领军北上,作战也辛苦了,如此将臣,该让他回京城享享福了!”
  赵匡胤当即道:“陛下体恤关怀,臣感佩万分!”
  第314章 还京
  开宝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卡在新年到来之前,经过一段漫长而冰冷的旅途,御驾终于抵京,时隔近半载,刘皇帝再度回到洛阳。
  在南渡黄河之前,刘皇帝原本是打算去开封的,毕竟自从西迁洛阳之后,刘皇帝就没有正式地回过开封。
  不过,稍加考虑,还是放弃回开封的想法。如今朝廷的主体在洛阳,国家又处于需要稳定休养,一系列北伐的善后事宜需要处置,他若是待在开封,就显得不那么恰当了,毕竟若是再让朝廷暂迁东京,又是一堆麻烦,完全没必要。
  说起来,虽然已经在洛阳待得习惯了,但对于开封,还是时不时地生出些想念的,毕竟是待了近二十年的地方,难免有所眷恋。
  “臣等恭迎陛下凯旋!”乾元殿前,在宰相赵普的率领下,文武百官齐聚,以迎銮驾。
  虽然如往常一般,刘皇帝降诏,不做大举迎奉,但皇城之内,赵普还是组织起了一场迎驾仪式,在京诸部司主官以及公卿们皆在。
  近半载未见,再看这些大汉的高官重臣们,刘皇帝有种陌生感,不过这些人对自己的敬畏,还是熟悉的。汉宫还是如此,只是时值深冬,更加冷肃了,但随着主人的回归,终将会回复如初。
  “众卿免礼平身!”刘皇帝自銮驾而下,扫了一圈,摆摆手。
  “谢陛下!”
  “陛下躬亲视事,北巡督战,如今载誉归来,满朝振奋,内外臣民,也可安心了!”赵普上前陪着刘皇帝,当宰相后一向以冷面示人的他,此时脸上带着谦恭的笑意。
  “哦?朕不在京中,让臣民们不安了吗?朕收到的消息,在赵卿的带领下,朝廷可是安好,运转良好,井然有序!”刘皇帝笑着对赵普道。
  刘皇帝可知道,在他不在的这段时间,赵普在京中,可是意气风发,纵然谈不上骄横跋扈,也可以说是一言九鼎,大权在握,宰执天下,或许就是他过去真正追求而难得的事情。
  不过,随着刘皇帝的归来,一切又得回到过去的状态了,即便刘皇帝大胆放权,但只要他人在宫中,对于这些大臣而言,不论你权势多高,都要笼罩在刘皇帝施以的压力之下!
  闻言,赵普立刻开舔,道:“陛下才是大汉的主心骨,臣蒙陛下不弃,委以朝政,却也只能勉力维持,如履薄冰,如今陛下归来了,人心立定,臣也可稍释重负!”
  “哈哈!赵卿谦虚了,将朝政交在你手上,朕很放心!”刘皇帝抬手,亲和地拍了拍赵普肩膀,爽朗一笑。
  巍峨雄壮的乾元殿如山岳一般矗立于北风之中,刘皇帝望了望,目光中闪过少许亲切,不过,并没有入殿坐朝,沿着梯级御道,往垂拱殿而去。
  东京崇政殿,西京垂拱殿,都是刘皇帝日常所居的寝殿,而从这两者之间,也可以看出刘皇帝的变化。
  “不让你们迎,你们也迎了!”大马金刀地坐在尚冰凉的龙座上,群臣参拜,刘皇帝很是干脆地道:“赵卿说你们心中难安,如今,朕已回朝,你们也见过了,可以放下下了吧!
  京中一切如旧,尔等各归本职,不要朕回来,反而骚动难安,徒生波澜!朕旅途疲惫,也有些乏了,你们先退下,朕翌日再升殿坐朝!”
  “臣等告退!”刘皇帝这番话,让一干臣工有些失望,不过,还是老老实实地应下,告退而去!
  “赵普、宋琪、石守信、潘美留下!”刘皇帝又多了一句,这四人,乃是留京最主要的人重臣。
  “是!”
  “朕不在的日子里,辛苦诸位了!”众臣散去,刘皇帝也收起了他的威风八面,看着几臣,面容和煦,说道:“尤其是赵卿、宋卿,总领朝政,调理阴阳,不易啊!”
  “臣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得到刘皇帝的褒扬,赵普立刻躬身表示道。潘美、石守信也是一般。
  这四臣中,也就赵普,最显意气风发,权势仿佛有滋补效果一般,繁重的政务,非但没有压倒赵普,反而使他精神而具魅力。
  相较之下,宋琪的气色就要差一些,面容间仿佛萦绕着少许的晦色,他可算是忧国忧民了,多虑多劳。
  “有几件事,朕交待一下!”看着几臣,刘皇帝抬指。
  “陛下吩咐!”听此言,赵普几人顿时肃然。
  刘皇帝言语,简洁有力:“其一,南郊设坛,敬拜天地,祭告祖宗;
  其二,大军凯旋,准备一场进城献俘仪式;
  其三,关于北伐,帑藏所用钱帛,官仓所耗钱粮,武库所费军械,各地抽调民力,前线所损将士,朕需要一个详细的汇报,朝廷也需要做一个总结;
  其四,朕打算奉行与民休息之政,中枢这边,当拿出一份养息的政策来;
  其五,北伐议功,兵部尽快议定功勋,将士官民赏赐抚恤,准备措施,以慰功臣;
  其六,快开年了,西京准备一场庆典,这一年,朝廷上下,官民百姓,日子都不好过,以一场庆典,迎接新的一年。”
  刘皇帝的语速并不快,甚至显得有些慢,但一口气吩咐下来,显得十分顺畅。而听在赵普等人耳中,却大感压力,皇帝一回来,却是千头万绪,虽然有些事情,他们已经做在了前头,但被刘皇帝这么淡定地一逼,也有种手忙脚乱之感。
  不过,没有反驳的余地,赵普牵头称是。对他们的态度,刘皇帝自然是满意,语气也转缓,轻笑道:“事务或许繁重,但都是急务,还要辛苦诸卿了!”
  “岂敢言苦!”赵普应道,对他而言,或许有这些事,才越有动力,若是干得漂亮,则更加显出他赵相的本事,赢得刘皇帝的欢心。
  交待一番,刘皇帝也没有多留他们,吩咐退下,回到京城,刘皇帝下意识地觉得释然,但一放松下来,此前身心之疲,也一下子向他涌了来。
  刘皇帝是真的感觉到自己有些精力不济了,实在不堪其负。
  “爹,既已还京,还当好生休息,保重身体!”太子刘旸是见刘皇帝未加掩饰的疲惫,温言劝道。
  刘皇帝朝着龙椅靠了靠,看着了刘旸,吩咐道:“朕也给你一个差事,这半年来,中枢处理的公务奏章,你去审阅一番,不求有什么问题差错,总要了解一番北伐期间国家的朝政情况!”
  “是!”刘旸答道。
  “还有!”刘皇帝又补充了一句:“既然回京了,你也不再是北伐主帅了,身份、思维要及时扭转过来,立足全国,总览大局!”
  “儿明白!”
  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
  开宝八年年末的洛阳,自上而下,自官府及民间,都显得十分繁忙。本就是年尾,需要收拾总结的事务繁多,这一年中又经历了北伐这等地波及朝野的大事,就更添几分忙碌了。
  刘皇帝的归来,对大汉的官僚们而言,起到了极大的鞭策作用,他在与不在,朝廷上下,诸部司衙,气氛都有明显的差别。
  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不说要有多少亮眼的表现,至少不能出错,大量的行政命令自政事堂发出,而上情下达,也极其通畅,甚至不用似此前一般,需要赵普实时关注、督促,朝廷的办事效率,也空前提高。
  这些变化,也就是刘皇帝带来的,很多时候,不需要他发句话,只要他人在那里,对下边的臣僚们就是一种鞭策。
  而对于西京的广大百姓们而言,也是值得高兴的,倒也不是完全欢喜皇帝的归来,北伐的大捷,而是新年将至,同时洛阳的物价虽然仍旧居高不下,但粮油米面布这些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物资供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回落后,到如今是彻底稳住了。京中市面上,仍旧有大笔的采购,甚至有些哄抢,不过,都是为了过一个新年。
  整个洛阳,陷入了一阵极其喜庆的氛围之中,民间活力彻底释放。在官府的组织引导下,在数日之间,也有两次轰动性事件。
  其一,自然是郊外祭天了,足有十余万百姓随驾观礼。
  其二,就是最为轰动,也最为热闹的,一场浩大的凯旋仪式,在赵普与赵匡胤、石守信的安排下,操办得井井有条,数十民热情欢迎归来的将士,围观者自城外顺着天街延伸到皇城宫阙,拥者如堵,欢声如潮,气盖全城,声势远盖当初出征之时。
  就这两件事,已经耗费了赵普等人大量精力,而紧跟其后,新年贺典也随之展开,连番的大动作,万众参与,与民同乐,在北伐这个大时代背景下,这个跨年也显得多了几分特殊。
  原本,庆典放在开宝十年,会显得更隆重,更合时宜些,不过,有刘皇帝的要求在前,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也就是在刘皇帝抵京之前,对于这些事务,赵普等臣就受命提前做了些准备,否则以他再强的能力,在这种连续的繁务之中,也难免不出错。
  即便如此,也让赵普手忙脚乱的,他还得分心他务。当然,承受压力最大的,要属洛阳府了,这等大规模的庆典活动,几十万人参与,方方面面甚至比指挥几十万大军还要困难,更加考验统筹调度能力。
  为了维持秩序安定,洛阳府下属差役以及巡检司人马几乎全部出动,同时还从禁军借调两万军,以作维护。所幸,那一系列的庆典流程活动,不需洛阳府太操心。
  背后的一切操劳与努力,刘皇帝自然不会去太操心,而在开宝九年正月朔,他见到的,自然一片繁荣盛景。
  公卿伴驾,百官随从,刘皇帝亲登皇城定鼎门,接受万民朝拜,发表新年贺词。烟花井喷,璀璨当空,暮色之下,连片的花灯将皇城、河桥、天街点亮,清寒的夜风中,与会东京百姓,载歌载舞,放声高歌。
  这也是新年庆典中,最高潮的一部分,刘皇帝最亲民的一段表演,即便如此,他仍旧是居高临下,俯视苍生。
  而这之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区别也显露出来,大汉的贵族、官僚们,得以盛装华服,随驾入宫,在那灯火辉煌的乾元大殿,参与御宴,享受盛世奢华。
  另外一个世界的中下层百姓们,只能游乐于灯市,流连于酒肆,所谓的与民同乐,都有种施舍的意味,大抵只有家人团聚,闭门过年,才是真正温馨所在。
  乾元大殿内,自然是另外一番景象,灿烂的灯火,绚丽的彩绸,无处不透着华贵气质的景致,刘皇帝与他的臣僚们,共同构成一幅宫廷御宴的画卷。
  画师黄荃父子,就如往常一般,默默记录着,准备用他们的妙笔,将这景象勾画出来。这些年,他们父子俩都十分高产,一系列画作,将进入开宝时代后大汉的宫廷景致描绘得淋漓尽致。
  宴会的中心,毫无疑问,乃是刘皇帝,在场的统治阶级,与宫外的士民,有着巨大的鸿沟,而刘皇帝与这些公卿大臣们,也同样有着天堑般的距离。
  乾元殿,毫无疑问是如今大汉最为壮丽的宫殿,进行一场容纳两千余人的御宴,也是绰绰有余,不见一丝拥挤。
  筵席间,最喜悦,也最放得开的,当然得属那些从北伐前线回来的有功将士们了,这本身也是对北伐的一次庆功宴会,虽然稍显仓促,虽然具体的封赏还未出台,也足够他们开怀了,皇帝已然公开表彰了,而能与宴之人,都代表着他们会在赐爵授勋之列。
  稳居乾元宝座,显得莫测而高深,也俯视的目光扫过这些大汉的显赫贵族们,望着这莺歌燕舞,听着这觥筹交错,刘皇帝却莫名地感受到了一丝寒意,不是春寒,而是高处不胜寒之感。
  过去的刘皇帝,提倡俭朴,厌恶享乐,但这不知觉间,他却仿佛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对铺张、奢华,似乎也没有那么抵触了。
  这是自己的变化,还是自己本质上就是如此?刘皇帝不禁有些恍惚,他的高官、重臣,对这奢华富丽,也显得十分适应,分外享受,对自己依旧是恭敬逢迎,但那发自内心的笑容,此时刘皇帝看着,却有些扎眼……
  “陛下!”国舅李业也端着酒杯,登御阶而上,立定敬酒。
  “过去一年,国舅也辛苦了,朕以此杯,略表慰劳!”刘皇帝回过了神,持杯回敬道。
  “陛下言重了!都是臣应该做的!”李业的态度,恭顺得不得了,嘴角都快咧开花了。
  殿内人声涌动,连宫廷礼乐,都带着一种贵气,听在刘皇帝耳中,却莫名地觉得有些扎耳,愉悦的心情中也增添了几分烦躁。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