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汉世祖 > 汉世祖 第876节
  第304章 楚州
  日落西山,天空铺满彩霞,斜阳余辉,洒落在运河之上,又是另外一番美妙景象,多姿多彩,令人陶醉。
  霞光万丈,映红了正片的运河水面,山阳码头上,正处于一片人声鼎沸之中,或穿短衣,或干脆裸着上身的苦力们,正卖力地装卸着货物,越到傍晚收工,越是忙碌。
  作为淮扬运河的起点,南北水路交汇之处,山阳交通要衢的属性这些年日益凸显,南来北往的客货船基本都会选择在此停歇补给,一些有实力的大商,甚至在山阳设有专门的货站、仓场,以方便贸易。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山阳港已然十分成熟,规模虽然不如大汉那些知名海港,也不如南面的扬州港,但至少是淮海第一港,拥有大小大码头三十余座,并且还在扩建中。
  河港很宽敞,视野开阔,到了傍晚时分,大部分都是进港停泊的船只,在夕阳的催促下,甚至显得有些混乱。不过,赵普乘坐的客船,自然是毫无阻碍、顺顺利利地进港,赵家的旗号还是很好用的。
  靠岸停船,抛锚落板,船上住得是最高的,但赵普下船也是最先的。在仆人的搀扶下,走下搭板时,码头上的场面顿时让赵普皱了下眉。
  只见在楚州知州赵承宗的率领下,州里大大小小的官员职吏正恭恭敬敬地候着,带着潮气的河风吹的人有些不适,但都怡然自处,显得十分耐心。
  见到赵普上岸,赵承宗顿时面露喜色,立刻迎了上去,欢喜道:“儿恭迎父亲!”
  楚州官吏们见状,也或许好奇、或敬畏地齐声冲赵普恭敬行礼:“下官参见赵公!”
  在官场上,赵普可是个传奇人物,二十年为相生涯积累下的权威,可不是短短两年时间就能彻底消退的。楚州的官员中,大多没有见过赵普的,(当初南下之时,没有在楚州有丝毫停歇)但他的声名,由他签发的一些政令可是见识过的,如今能够亲眼见到老相公,自然都积极地想要漏个脸。
  对于这些官员的心思,赵普自然洞若观火,简单地拱手回了个礼,淡淡道:“诸位盛情相迎,老朽感激不已,然老朽如今只是一苍髯老朽,闲居江湖,此番路过,只为探亲,如此礼遇,愧不敢当!”
  听赵普这般说,楚州判官立刻应道:“赵公国之元老,素令人敬佩,下官等此番,只是以后辈之礼相待,而非官场迎候,还望勿要见怪!”
  显然,赵普要谦虚低调,但他的话这些楚州官僚可不会当真,别的且不提,就冲赵普如今的君侯爵位,到了地方,都不敢有人小视,那可最实在的地位象征。何况,真把赵普当作过气宰相,那可就是蠢人了,而在此事上,楚州官僚之中可都是聪明人。
  “诸位心意,老朽心领了,在此拜谢了!”赵普语气依旧平淡,道:“各位请回吧,这么多人挤在这里,别影响了埠头秩序运转!”
  “赵公说得是!州里已然备好了酒席,下官等恭请移步!”判官闻言,看了看船上正排队等着下船就食的一干旅客,赶忙请道。
  “不必了!”赵普直接一摆手:“老夫乏了!诸位请回吧!”
  看赵普如此不近人情,判官不禁愕然,眼巴巴地瞧向赵承宗,但赵承宗在赵普的目光下,哪敢附和,轻轻地挥了挥手。见状,判官这才带人恭敬退下,几乎一步三回头地离开码头。
  打发掉楚州这些苍蝇之后,赵普的脸色立刻就冷了下来,对小心侍奉在身边的赵承宗道:“这阵仗,是你搞出来的?”
  面对责问,赵承宗立刻解释道:“听闻父亲过境,楚州官吏欢欣鼓舞,主动前来拜见,以表恭敬!”
  “可他们又是如何知道老夫的行踪?”
  对此,赵承宗不免尴尬,消息自然是从他这里走漏的。见状,赵普叹了口气,道:“我现在就是一老朽,无官无职,你听他们一口一个赵公,我是无求所谓。但这是在楚州,你牧守之所,传将出去,岂不徒授人话柄!”
  面对赵普的教训,赵承宗表情肃重,立刻表示道:“父亲教训得是,此事是儿考虑不周!”
  说着,赵承宗道:“您舟船辛苦,既不欲赴宴,还请随儿回衙歇息!”
  闻言,赵普摇了摇头,道:“行程匆忙,就不折腾了,我今夜就宿于码头吧!派人把家人接来,我见见,吃一顿家宴,也就罢了!”
  赵普如此吩咐了,赵承宗只能照办,立刻安排人去操办了。头前引路,往码头客栈而去,赵普沿途左瞧瞧,又看看,道:“山阳此地,南北交通枢纽,位置要害,若是有时间,我倒想在当地逛逛,看看你的治政得失!但不论如何,你这一州主官,当好自为之!”
  “儿明白!”赵承宗点点头。
  赵普沉吟了下,问道:“这一年来,楚州官府,换了多少人?”
  赵承宗叹了口气:“上至州官,下至县吏,足足七十余人,被拿京问斩者,多达二十余人,若非去岁冬朝廷及时制止,改弦更张,让天下官吏松一口气,儿这楚州怕也要出大乱子了……”
  听赵承宗这么说,赵普脸色顿时严肃起来,住脚,盯着赵承宗,目光中隐隐有几分严厉:“你是这么想的?”
  看老父这表情,赵承宗立刻多了几分警醒,迎着赵普的目光,迟疑道:“儿是不是说错话了!”
  “你当然错了!你这是在做什么,在向我诉苦,还是在抱怨朝廷的政策,质疑陛下的意志!”赵普厉色道。
  闻言,赵承宗有些急切道:“儿岂敢?绝无此意啊!”
  拧着眉,审视了赵承宗许久,赵普方才道:“莫说七十余人,就是楚州上下全部换了个遍,你要做的也只是规规矩矩,安安分分,全力保证楚州上下的安定!楚州若是出了乱子,就是你这个知州的罪过,你这个主官首当其责!”
  “是!儿受教了!”作为赵普最看重的儿子,赵承宗自然不是愚人,听他这番教训,面露恍然,郑重应道。
  “这些年,朝廷上下、国家内外,都不太平,今后一段时间,恐怕也平静不下来,记住为官要谨慎,戒急用忍!”赵普又叮嘱道。
  “是!”
  “你在楚州也两三年了,有什么困难?”赵普继续问道。
  “楚州这里情况很好,一条运河,便足以让全州上下受益,又拥有洪泽之利,儿虽不敢说政通人和、民殷国富,但治下百姓饱暖是无忧的!”赵承宗嘴角带着少许笑意:“最大的困难,大抵在淮河了,虽然有整葺实堤,疏通沟渠,但水患时有反复,沿岸百姓深受其害……”
  “既得其利,自当承其害,你为政,自当取其利而防其害!”赵普道,沉吟了下,又问:“州下有多少耕地?”
  这在当下的大汉,可算是一个敏感的事情,赵承宗立刻就联想到了什么,沉声禀道:“在册耕地,约三万顷!”
  “在册?”赵普露出了少许玩味之色:“那实际呢?”
  对赵普,自然没什么好隐瞒的,赵承宗道:“儿遣人调查过,虽不明确,但根据预测,楚州所拥实际耕地当不下六万顷……”
  第305章 旧税制下的地方现状
  “楚州如此,其他地方情况又是如何?”赵普沉默了下,不由感慨了下,语气不经意间流露出少许沉重,一边走着,一边吩咐道:“稍后你把楚州的政况民情,事无巨细,给我讲一遍!”
  赵普步伐都急切了几分,赵承宗赶忙跟上,应道:“是!”
  云楼,乃是山阳港最大的酒楼,食宿一体,档次不低,同时也是港内最高的建筑。客房之内,窗户大开,倚窗而坐,可以纵览港内的阑珊之景。
  赵普面色沉稳,一边赏景,一边饮茶,一边认真地听着赵承宗关于楚州各项事务的汇报。当然,赵承宗也是有一定聪明觉悟的,也感受到了赵普最关心的是什么,因而对楚州的土地、财税问题讲得尤其清楚。
  仅从纸面上而言,楚州的土地兼并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大户们隐藏的土地几与在册相当,甚至还要超过,这已经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准。
  但是楚州在土地上的阶级与经济矛盾,并不算尖锐,这得益于楚州良好的基础条件。即便以在册田亩数量来说,人均耕地也有近七亩,虽然这个数据意义不大,但总是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一条运河,一条淮水,一片洪泽,带给楚州百姓的好处实在太大了,即便那些地主大户们占了大头,剩下的汤汤水水,也足够自耕农们活下去。
  当然,由于淮河不时犯病,时有天灾,再加上总有经营不善者,楚州的土地兼并趋势依旧明显,直接买卖兼并乃至强取豪夺是有的,但那些隐匿的土地,更多来源却是地主们的主动开荒。
  但即便把各种不利因素都算上,楚州的民情都还算稳定,没有地的农民,可以去当佃户,可以去务工,甚至是出海闯荡,总归有条活路。
  而在税收上,楚州所承受的压力并不大,且不提土地的产出,一条淮扬运河就足够上全州上下的日子过得舒服了,因此转嫁给普通农户身上的压力,也就相对轻松。
  关于土地兼并的问题,楚州官府自然不可能毫无察觉,但却很少干预,不愿意去触碰利益集团是一方面,楚州政况民生没有大问题,也是一方面,正常情况下,能够相安无事,没有人愿意主动去招惹是非,这也是官僚的特征之一,维稳本就是他们治理地方的责任之一。
  而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矛盾,只要还能压制,不造成大的纷乱,那就是稳定,稳定就代表太平无事。何况,还有两税制这项法条可以解释,土地可以自由买卖,那就意味着土地兼并本就是合法的。
  仅从汉法而言,唯一可以指责的,便是土地大规模的隐匿现象,这往往意味着逃税漏税的情况,是在侵害朝廷官府的利益。
  但这个问题,对楚州而言,也不算是什么大问题,因为这些年,对于道司分配下来的税收任务,楚州往往是足额上缴,除非天灾等特殊情况,从来没短过。
  又不得不提朝廷税制的弊处了,两税法下,由中枢到地方,层层摊派,实则带有一定包税的性质。虽然朝廷制定一系列计税依据,但在真正执行的过程中,根本不可能完全按照朝廷那些条条框框来。
  而土地、财产之多寡,贫富之差,既然肉眼可见,但事实上很难具体量化,其参考属性自然大大降低。而各地官僚收税,最终形成了层层摊派、层层剥削的情况,而主要针对对象,自然是那些好欺负、好剥削的平民百姓,如农、牧、渔户,以及小手工业者。
  至于朝廷制定的那些计税依据,在各地具体落实之中,也渐渐形同虚设,早期在朝廷严刑峻法之下,或许还有所收敛,但官僚们的堕落速度是超乎人想象的,随着承平日久,胆子也逐渐大了起来,而地方官员掌握的治权本就不小,有些地方官员甚至抛开两税,自己另搞一套。
  这种情况,在开宝二十四年的当下,已然十分普遍,全国各地都是这般。对于此等乱象,朝廷不是不了解,也不是不管。
  只是,过去之时,朝廷最看重的就是财税,最顾忌的就是各地财税收不上来,刘皇帝当年的集权改革,财权就是一大重点。
  如今,各地官府,根据朝廷每年制定的税额,保质保量地收缴上交,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官吏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中枢朝臣也有不少人持这样的看法,只要别搞得太过分,激出民怨,闹出乱子……
  楚州这边,也不能“免俗”。开宝二十三年,由财政司制定,淮东道分派下来,楚州的税额在三十一万贯,对于寻常州县而言,这可是一笔重税。
  但偏偏楚州不是一般州县,耕地众多,地况良好,水利发达,产出巨大,同时享受着运河带来的利益,商税充足。因为临海,渔盐之利也得到一定的开发,过去这些年,占城稻以及棉花种植,都在楚州得到推广,这些都是来钱的东西。
  因此,区区三十一万贯,对楚州而言,实在不算什么,即便有困难了,地方上的“贤达”们随便挤一挤,就足够州府完成任务。
  楚州的情况这么好,道司那边自然是满意了,不会提出其他要求,至于土地问题,就更不看在眼里了。而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道司分下来三十一万的税额,楚州的官僚们又岂会只收这么多?显然是不可能的。
  按照大汉最新的财税分配原则,中枢占一半,留道两成,余下三成则归下属州县的行政支用。但地方的官府们,又岂会本分地按着这个额度来?
  事实上,整个税赋链条中,出了上缴中枢的那五成外,自道司以下,全都有一个多拿多占的心理。道司觉得两成不够,要占更多,州府扛不住道司的压力,自然向下属县、乡施压,一层层压迫下来,基层收税,自然怎么高怎么来。
  而楚州这边,在去年实际收取的税钱,足足有四十万贯,刨除该上缴的中枢与道司的固定部分,剩下的也足以让州里过得滋润,而具体到县乡,真正收取的税钱,显然也远不止四十万贯。
  官僚嘛,往往就是这样的,朝廷定下一个税额,在实际征税的过程中,层层盘剥压榨下来,他能搜刮出三倍、五倍乃至十倍的数量。
  赵承宗算是有一定节操的了,为政比较克制,但也不是完全按照朝制规定而来,即便他想,也挡不住全州官僚、权贵的意志,只能尽量维持,避免过度盘剥治下百姓,免生民乱。
  而楚州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维持下去,但其他道州可就未必了,毕竟,全天下没有多少州府能有楚州这样优渥的条件,远的不说,就淮西的那些穷困州县,那里情况才严重。
  并且,越是穷困的地方,刮起地皮来,就越狠。尤其是那些一心只顾迎合上意,完成任务,同时满足官僚、地主阶层贪欲的官僚,做起事来,就更加耸人听闻了。
  大汉的监察系统辅以两个特务组织,其监控能力是远超历朝历代的,但即便如此,难以对地方做到面面俱到的监控。
  朝廷过去即便处置一些做得过分的人,但也只是触及皮毛,大环境并未影响的。轰轰烈烈的吏治运动,处理了那么多官员,但新接替的人,仍旧按照过往的模式,治政驭民收税,同样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这样的情况下,收到的情报越多,了解的东西越多,那些让人触目惊心、毛骨悚然的现状,如能让刘皇帝睡得安稳,又如何能不痛下决心,向财税系统动刀子,推动税制改革。
  且不管新税制会带来多少好处,又会产生什么弊处,甚至对于时下官府压榨地方的现状并不能做到根本改变,但至少通过这么一场改革,能把已经暴露出的弊端好好地清理一番……
  第306章 为了统治需要
  赵普认真听着,一直到赵承宗讲述完,老脸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依旧犀利的眼神中透露出少许深刻的思考。
  口干舌燥的赵承宗忍不住喝了口茶,小心地看着老父,逐渐沉默了下来。事实上,对于地方上的一些乱象,赵普还在任上之时,便早有察觉。
  只是,那时候,形势尚好,赵普也重在维稳,税赋上缴又正常,在监管上自然也就难免宽纵了些,仅仅打击重点,并没有进行一些太深彻的改革。
  这两年在江阴,对于县乡的为政、土地、税务,也默默观察研究着,深入基层,了解也更深入,最大的感触便是,官府欺上瞒下、阳奉阴违的情况,比起当年又严重了几分。或许是这几年大汉纷扰不断,外部矛盾引发了内部矛盾,又或者只是过去隐藏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
  尤其在税收政策上,肆无忌惮的官员太多了,楚州这边倘若果如赵承宗所言,那还有些底线与分寸,而江南之地,本就富庶,是大汉财税重地,常受朝廷关注,地方官僚的做法也不敢太过分,还勉强能够维持下去。
  然而,其他道州呢?那些穷山恶水、偏远州县,又是怎样一种状貌呢?显然不容乐观,要知道,过去处置的恣意妄为、鱼肉百姓、残商虐民的地方官僚,大部分都属于贫穷、偏远、落后地区。
  穷山恶水出刁民,同样也出刁官酷吏,经济发达地区的官僚们,多少还会维持一些体面,可供他们攫取的资源也更多,治下士民的承受能力、抗风险能力也更强,如此方才达成一个相对平衡。
  从去年开始的吏治整顿,反贪除恶,除了造成已经发生的那些混乱之外,但积极的一面也同样体现出来了,清除了一大批贪官污吏,解决了一大堆地方蛀虫,很好地震慑内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
  但是,赵普同样也意识到了,如今的地方现状还需要改变,地方官僚们必须得到限制,不能让他们肆无忌惮甚至“有法可依”地搜刮盘剥,以眼下呈现的社会发展趋势,早晚会出问题的。
  眼下富庶地区,尚可绥靖,但倘若再放任不管,只怕用不了多久,连这些富裕之乡的,都要被贪婪的权贵、官僚、地主们搞得天怒人怨了。
  而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管,传统的治贪、除恶,御史监察,效果必然是有限的,像刚刚发生的运动式的清洗,显然是不能作为常规手段的。
  思来想去,哪怕同样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从制度着手改变,革除旧弊,完善制度漏洞,从律例上约束权贵,限制官僚权力,保护农民,是一条不错的解决路径。
  时下的大汉大汉社会生产力,比之前朝,又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论是农牧渔业生产,还是商业发展,其活力都远超历朝历代。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