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943节
  没消息的时候,他一直盼着有消息,而真正消息来了,他反而心里生出了怯意,生恐传来的乃是噩耗。
  夏原吉努力地定了定神道:“说。”
  “是,老爷,福建布政使司那边……听闻……叛乱已经平定了。”
  “平定了……”夏原吉眼里扑朔不定,道:“瑄儿呢。”
  “这……这就不知晓了……”管事的道:“虽是叛乱平定,可实际的情况,却不好说……”
  夏原吉的脸上,又一下子露出了失望之色,望着虚空,出了好一会儿的神。
  管事的便道:“老爷,老爷……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有了好的音信……”
  “但愿是好消息罢。”夏原吉苦笑,随即想了想道:“老夫修几封书信,福建布政使司那儿,也算是有一些熟人,请他们代为寻访……”
  管事的压低声音道:“老爷,我看还是大可不必。”
  “嗯?”
  管事的道:“听闻叛贼那儿,搜出了许多的书信,都是一些地方官吏,还有一些士人,通贼的证据,当然具体如何,也不好说,只是……朝廷肯定是要彻查的,谁能保证,老爷的那些熟人里头,没有……通贼之人呢?到时……”
  这管事的也算是老油条了,毕竟专门负责夏家的迎来往送,对于这里头的门道,可谓是知根知底,能做夏原吉管事的人,必定是心细如发,且极谨慎的人,此番提醒,自有他的道理。
  管事的接着道:“倒不如,还是责成邮政司那边寻访。反正少爷毕竟是邮政司的人,现在人没消息,不找邮政司,又找谁去?”
  夏原吉先是皱眉,而后却又是苦笑,他立即明白了管事的意思,叹道:“明日,老夫去拜访胡公,邮政司正卿胡穆乃胡公的儿子,寻胡公,准没有错。”
  他正说着,心里却越发的焦躁,因为没有消息,他尽力稳住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心境尽力平静,倒也勉强可以。可一旦有了消息,就好像平静的湖面上,又投来了巨石,此时内心翻江倒海,惊涛骇浪。
  于是他起身,心事重重地走了书斋,在庭院中疾走几步,口里念念叨叨着:“哎……终究是过于宠溺了啊,慈父多败儿……”
  正说着,外头却是喧闹起来。
  却听门子拉高声音吵闹着什么。
  夏原吉本就心绪不稳,此时没来由的更是焦躁,当下脸色铁青。
  却在此时见一少年穿着钦赐飞鱼服,猛地闯了进来。
  这钦赐飞鱼服,乃正三品的近臣穿戴,一般情况,若是文臣,几乎没有可能穿上的,毕竟,科举成为进士,便需寒窗苦读不知多少年,幸运的进入了翰林院,又至少要熬个十年以上,才有资格摸到正三品的边儿,即便到了三品,那也需有机会得到陛下的格外看重,才可能赐穿。
  就这……年纪不过四十,可谓是想都别想,即便是这个年龄,能够得到赐服,也已算是科举出身的文臣之中的幸运儿了。
  所以眼见那肤色黝黑的少年,雄赳赳的穿戴着鱼服而来,夏原吉第一个反应,便是对方不是勋臣之后,便是极得宠的武臣。
  十有八九,是奉旨来的。
  可对方如此没规矩,竟是直接闯进来,那么……必定是有什么祸事来了,十之八九……可能是有人进了什么谗言,陛下震怒,派了锦衣卫亦或者亲信的勋臣来捉拿问罪。
  因而,只远远地眺望一眼,此时既关心着儿子的安危,却又想到大祸临头,一时之间,竟是万念俱焚地愣在原地,身上的血似都要凉了。
  那人踏步上前,而这时,心如乱麻的夏原吉,只觉得面熟。
  却听到更熟悉的声音道:“爹……你咋像是尿裤子啦。”
  夏原吉:“……”
  夏瑄道:“爹,你咋了?”
  夏瑄看着夏原吉的反应,一时间有点闹不懂了。
  夏原吉只觉得窒息,勉强地站稳,细细一看,不是他那儿子夏瑄是谁?
  却见夏瑄确实变了许多模样,尤其是这一身的鱼服,显得格外的刺眼夺目。
  夏原吉只觉得脑门充血,突然厉声咆哮着道:“大胆,这样的衣服,也是你能穿的吗?你这是僭越……是要害死自己的。”
  “你说这个?”夏瑄指了指身上的鱼服,随即笑了,道:“这个呀,是陛下钦赐的,我怎的不敢穿?还是陛下亲自披在我的身上呢,我本来还想谦让一二……”
  夏原吉:“……”
  好半天,夏原吉才像是找回自己的声音似的,带着几分激动,终于道:“你……你还活着?”
  夏瑄不禁笑道:“儿子怎么会死?”
  夏原吉看着黑了瘦了许多的儿子,忍不住皱眉道:“你这些时日都在何处,吃了多少的苦?”
  夏瑄爽朗地笑了笑道:“苦倒是吃了,不过这些时日,只是纠集了义民,平了贼,而后便来京城了。”
  夏原吉微微张目,大为震惊地道:“平叛?你小小年纪,平的什么叛?”
  夏瑄傲然道:“不但平叛,还立了头功呢。这些叛贼,都不值一提,看上去气势汹汹,实则不过是乌合之众,一冲就散……”
  夏原吉只觉得晕乎乎的,又见夏瑄的模样,不像是招摇撞骗,于是缓了一些神,才道:“你的兵从何而来?”
  夏瑄道:“招募的义民,大家伙儿听闻要分田地,要推行新政,只需一声吩咐,便募集了十数万人……”
  夏原吉听罢,先是面色好不容易有了几分喜色,转而又露出了落寞之色:“新政……这天下的百姓……”
  夏瑄便收敛起了笑容,脸色认真起来,道:“爹,有些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了。”
  “你别讲了。”夏原吉却是摆了摆手,脸色深沉,只是……似乎……有些事,他也不得不信。
  他一把抓住了夏瑄的臂膀,紧紧地盯着夏瑄,仿佛生恐他跑了似的,接着细细地打量着夏瑄,却见夏瑄的手臂上,竟还有一道疤痕,又见他肤色黝黑,心里便能猜测出了个大概。
  夏原吉这才道:“老夫万万没想到,我们夏家的子嗣,会到这样的地步。”
  夏瑄听着这话,挑了挑眉,只觉得云里雾里,于是不解道:“爹说的这样的地步,是何意?”
  夏原吉摇头苦笑,叹息一声道:“罢,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能好好的,老夫也就知足了。来,到书斋来,那福建布政使司的事,你细细和为父讲讲。”
  夏家上下,顿时开始喧闹起来。
  而夏原吉却在激动之后,转而变得冷静下来。
  书斋里,他头一次没有和自己的儿子夏瑄动辄斥责,而是老老实实地听夏瑄讲起福建布政使司的所见所闻。
  他面色显得阴晴不定,其实夏瑄讲的并不好,可夏原吉这样的人,自是只从一些贫瘠的描述之中,也大抵能猜出其中的惊心动魄。
  一夜过去。
  到了次日,或许是激动之后,难得睡了一个安稳觉,夏原吉醒来时,却已是日上三竿了。
  而此时,却有宦官匆匆而来,请夏原吉立即入宫觐见。
  夏原吉不由得奇怪,便询问这宦官道:“出了何事?老夫已是致仕,现虽还受陛下恩典,敕命负责神道事宜,可毕竟……庙堂中的事……确实已抽身在外了……”
  宦官道:“今日廷议,议的除了福建布政使司平贼的叙功,还有一桩,便是关于教育部尚书、侍郎的人选,这教育部新设,关系新政之根本,因而诸大学士与各部部堂,进行公推,只是提及了许多人选,都不甚满意,要嘛是资历浅薄,要么就是难当大任……”
  顿了顿,宦官又道:“倒是礼部尚书刘公,却是推了夏公为新部尚书,说是夏公资历深厚,且又有掌一部堂的经验,且平日稳重,现虽已致仕,可毕竟国事为大,理应重新征辟,掌教育部尚书之大任。”
  夏原吉:“……”
  这新的部堂,在天下人眼里,无论是铁道还是海政,再加上这个教育,其实都知道是宋王殿下所推行的新政所产生的产物。
  夏原吉是做梦都没有想到,他这个守旧的原户部尚书,现在……居然成了新政的教育部尚书。
  问题就在于,今日廷议的公推如此顺利,无论是支持新政的,还是反对新政的,似乎对自己的任命,都没有太大的异议。
  难道……在大家心里头……都认为夏某人……已成了宋王的党羽吗?
  他们到底咋想的?
  可夏原吉细细思量着,却也不由得苦笑。
  自家儿子跑去了邮政司,且还在福建布政使司如此卖力,这些都胜过他自己在庙堂上对新政的一百句诋毁。
  新政先锋,竟是老夫?
  夏原吉在心里一番计较后,便定了定神。
  人大抵就是如此,经过了一夜的攀谈之后,夏原吉心里其实还是有数的,自然知道如今已是大势所趋。
  除此之外,教育部……推行天下的教化,倒也未必不是夏原吉的愿望,毕竟,新政其他的国策,可能彼此有不同的看法。
  可论起教化天下,只怕谁也挑不出一个刺儿来。
  此等重任,落在任何人手里,只要办好了,必定是名垂千秋,万世敬仰。
  于是夏原吉振奋精神,整理了一番仪容后,便踏步随那宦官出府。
  第577章 神奇的事发生了
  夏原吉入宫。
  与朱棣奏对。
  不过君臣之间,似乎并没有谈几句,夏原吉便告辞。
  随即诏书颁来,敕命夏原吉为教育部尚书,克日上任。
  之所以朱棣没有与夏原吉细谈。
  其实这也是出于朱棣对夏原吉的掌握,毕竟君臣这么多年,换做其他人,上一次就足以让夏原吉死无葬身之地了。
  可最终,夏原吉也不过是致仕而已,而且很快,又接受了监督神道修建的职责。
  倒不是因为朱棣徇私,而是对朱棣这样的人而言,同样的事,不同的人,其居心不同,自然会区别加以对待。
  虽人们常说君子论迹不论心。
  可实际情况中,却是全然不同,朱棣至少还晓得夏原吉办事还是牢靠的,而且并没有什么过于险恶的心思,而之所以闹出上次的事,不过是夏原吉骨子里读书人的思维作祟而已。
  若说有什么居心叵测的企图,那就太过言过其实了。
  此番众臣公推夏原吉为新部尚书,也算是众望所归。
  一方面,文渊阁大学士们与夏原吉的关系都很深厚,又得到了礼部尚书刘观的力荐,其他各部部堂,资历都远不如夏原吉,对夏原吉也算是敬重,自然都纷纷附议。
  至于其他的大臣,尤其是那些清流,别说在一次次的打击之下,朝中的清流,已成了稀有物种,即便是有的,哪怕他们再如何腹诽夏原吉无耻,居然耍滑头,两头下注。
  可细细想来,除了夏原吉之外,剩余的人选,哪一个不是那些新政的死党?
  这一个个的,都已将老子要弄死士绅这样的话刻在脸上了,与其让这样的人担任新部尚书,还不如夏原吉呢。
  夏原吉虽然首鼠两端,可毕竟还是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表面上说几句冠冕堂皇的话,换做其他的,鬼知道是不是一个要砸了孔庙的家伙。
  因而此次廷议公推,可以说是一面倒的局势,自朱棣登基以来,朝廷的廷议,从来没有昨日那般意见一致过。
  夏原吉在面圣的过程之中,其实心里已大抵有了对新部的一些想法,毕竟昨夜已经和自己的儿子畅谈,大抵已明白新部的目标。
  这世上的事,大抵就是如此,没有办事经验的人,你手把手教他,他可能也手足无措,不知个所以然。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