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59节
  实验准备进行了很久的时间,实际上,真正的实验用时非常短,而实验过程就是瞬间的碰撞,大部分还是耗在前期准备以及粒子加速上。
  很快,实验结束。
  机器设备传出嗡嗡的响,但声音明显渐渐弱了许多。
  下午,研究团队举办了工作分配会议,王浩所在的团队去了三个人,薛文卓、他还有另一个西京交通大学的物理教授董志辉。
  他们进入到会议大厅以后,就坐在了后排的一个位置上,但是他们前面,是正规的第七工作组,由高能所的专家以及首都大学团队组成。
  第七工作组,并不是常驻的团队,也是临时组建起来的,但相对要正规太多了,工作组是由高能所的田桂林院士率领。
  其中还有两个高能物理专家、好几个首都大学的数学物理教授,和其他团队实力自然不是一个级别。
  他们也负责数据分析工作,而且工作包含了西京交通大学团队的内容。
  第七工作组就是主力工作组。
  下属有两个团队,分别是西京交通大学的团队以及湖州大学的团队。
  下属两个团队都是拼凑出来的,就比如西京交通大学的团队来自三个大学,还有西海大学和西京科技大学。
  湖州大学的团队也很类似。
  这种高校组成的临时团队就是过来学习的,但也是有作用的,他们各自分配了第七工作组一半的工作量,最终做出的数据分析,会和第七工作组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
  如果双方的数据一致,分析结果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不一致就要找出其中一方的问题,大部分情况下,肯定是临时拼凑团队数据有问题。
  薛文卓、董志辉坐过去以后,前排的第七组几个人回头看了一下,朝着薛文卓点了点头,也有认识董志辉的点了下头。
  王浩也被看了好几眼,最开始没人认出来,直到前面有人小声说了什么,顿时好几个人一起回过头。
  “王浩教授?”前排一个教授问了一句。
  看到王浩点了下头,旁边人顿时热情许多。
  王浩和几个人寒暄几句,会议也准备开始了,他坐在位置上,认真听着会议工作分配内容,参加这种会议还是感觉很新奇的。
  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薛文卓也解释了团队的工作,有些自嘲的说道,“我们就是边缘角色,前面的第七组才是主力。”
  “不过我们主要是来学习的,其他人还没有这个机会呢。”
  王浩倒是不在意什么主力、替补,两个团队做同样的数据内容也是正常的,否则只有一个团队来做,研究出错也很难发现,他跟着来看实验,就只是带着好奇过来转一圈,顺便参与到工作中。
  如果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当然是最好,发挥不了作用也没关系。
  反正他也不是物理学家。
  王浩关心的一下时间问题,“这个分析大概要用多久完成?”
  薛文卓道,“大体上三到五天就可以了吧,如果进度慢要一个星期。”
  这个时间还是能接受的。
  王浩继续问道,“也就是说,我们做完这个实验数据分析就可以离开了,对吧?”
  “对。”
  薛文卓点头,“我们主要就是过来参与实验分析工作,让其他人也知道类似的工作该怎么做,当最好是能有成果,比如更快的完成,比如和第七工作组的数据一致,这种表现就很好了。”
  “第七工作组,完成所有分析要多久?”王浩好奇的问道。
  “他们比我们多一倍的数据,但应该在五天内结束吧?”薛文卓也有些不确定,但一般来说,主力的工作组实力很强,哪怕是多一倍的数据也能更快完成。
  ……
  在实验进行的当天下午,各个工作团队就开始向下分配工作。
  西京交通大学团队负责的是f区的上半部数据,团队里有几个人参与的工作,就开始给其他人讲解具体要怎么进行分析,并对于工作进行分配。
  团队是要分工合作的,有的人负责大亮点的分析,有的人负责小数据的去除,而大部分人做的都是对于普通数据的分析,来确定具体是属于什么粒子,并计算记录相关的详细数据。
  何毅也参加过一次实验分析工作,他是西海大学的教授,自然重点照顾王浩和肖新宇,给他们详细讲解了,分析数据的方法、情况等内容。
  王浩都听完了以后,也理解了大部分,但具体分析肯定还要做的时候再看,他有些疑惑的问道,“这种普通光点的分析,就只能手动计算吗?我看有些是能够用计算机直接划分的,但有些都需要手动计算。”
  “不然怎么样?”何毅用力抿了抿嘴,“很多粒子之间的差异太小了,而各种情况都有所不同,只有手动计算才能保证准确性,反正到现在,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确定完成所有的普通光点的分析。”
  王浩思考着点了点头,但还是觉得速度太慢了,也怪不得十几个人的团队也需要好几天。
  他仔细想了一下,干脆建立了个任务试试——
  【任务二】
  【研发项目名称:f区数据普通光点粒子分析(难度:d)。】
  【灵感值:0。】
  好简单!
  王浩看到研发内容的难度都有些惊讶,但仔细一想却很正常,他已经对工作有理解了。
  现在的工作就是根据实验数据去区分粒子,但区分粒子只是其中之一,还需要对于反应出来的各种特性进行计算。
  但是,普通光点的数据分析,主要难点就在于根据特性区分粒子。
  只要能确定粒子的性质,其他相关数据分析起来就会变得很容易,但还是有一部分需要手动去计算,但因为直接确定粒子性质,工作量肯定会大大减小,粗略估计能减小八成以上。
  “这个研究还是值得的。”
  当有些人已经开始投入到工作以后,王浩并没有开始做分析,而是继续对自己的疑惑进行提问、讨论。
  他和何毅、肖新宇,组里还有另一个,是西京交通大学四十左右的女教授邓小颖。
  当王浩不断的提问讨论的时候,肯定会影响到工作进度,邓小颖有些郁闷的说道,“王教授,咱能不能先分析,然后再去仔细研究,你全都弄懂了,也对现在的工作没有帮助啊。”
  王浩解释道,“我现在就是为了工作。咱们分到的数据,估计一直做,也要忙上好几天,所以我想找一个好方法能帮助分析快速完成。”
  “还能有这种好方法?”邓小颖听的眼前一亮,她看着电脑上显示出来一大堆的数据都感觉很烦躁,要是能有简单的方法再好不过。
  何毅疑惑道,“你想找简单方法,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找到吧?”
  “那可不一定,我已经有思路了。”
  王浩认真说道,“你们先听我说说思路……”
  “我是准备设计一个程序,能够对于粒子特性进行划分,如果能够实现对粒子特性的划分,就完成了大部分工作。”
  其他人跟着点头。
  王浩道,“其实这些数据看起来很复杂,真正分析也不难,主要思路就是找……”
  他开始说了起来。
  王浩对于设计程序进行数据分析很有经验,即便最初灵感值是‘0’,但他还是有一定思路的,在讲解的过程中,他就发现灵感值上涨速度异常的快。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脑海里出现一大堆的思路想法,有些是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的,有的就感觉是突然的灵光一闪,仔细想一下,都觉得非常精妙。
  这是灵感!
  和《教学的馈赠》带来的效果不同,《科研的馈赠》可以增加其他人的灵感,再筛选正确的反馈自己的脑海里。
  这种灵感和知识、思路不同,而是感觉很精妙,就好像做一道数学题,一步步解出来自然是很顺畅的,但突然就能够想到一个公式解决的方法,就感觉直接找到了捷径。
  王浩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止是思路异常的清晰,因为有些灵感的涌入,他感觉自己真是个超级天才,想到一个问题就能够想到更加精妙的方法。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王浩沉醉其中不断的说着,等说到了最后一步,才反应过来查看了下任务。
  【任务二】
  【灵感值:106。】
  “!!”
  “灵感值够了!”
  这时候,其他三个人都非常惊讶的看着王浩,因为他们刚才听到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程序设计。
  从头到尾,每一步都非常精妙,最后就能直接分析出结论。
  他们很认真的跟着在听,但是还有是有些不解的地方,尤其是那些‘走捷径’的方法。
  但是他们却能判断,程序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还等什么?
  “开始吧,我们来一起做一个程序,我感觉应该不难吧?”
  “应该是。”
  “王浩,你来分配工作。”何毅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当天四人组一直忙到了晚上九点钟,中途只是吃了个送来的快餐,就一直对着电脑打代码。
  第二天早上再继续努力了一个小时,终于把新设计出来的程序调试好。
  “开始吧!”
  邓小颖都感觉有些激动了,本来以为是很枯燥的工作,结果就变成了设计程序,而且他们只用了几个小时时间就完成了。
  何毅把小组分配的数据内容进行了提取,作为输入端文件录入。
  随后,程序正式运行。
  这个筛选程序并不十分复杂,只用普通的电脑,每一个数据分析大概需要一秒钟时间,但肯定比人工速度快太多了。
  即便有些数据并不需要耗费精力,只是看上一眼就知道是什么粒子,但人的反应肯定比不上电脑速度,而且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明显的,好多数据还是仔细分析才知道是什么粒子。
  这时候就体现出电脑分析速度了。
  程序运行了十几分钟时间,就输出了大量的数据,每一个数据就对应一个粒子,标明了数据属于什么粒子。
  这已经足够了。
  四人组马上就根据输出的粒子特性,来做其他方面的数据记录、计算,工作量一下子减少了七成以上。
  本来每天要工作十个小时,需要四天到五天的工作量,到现在只需要一天就能够完成。
  他们也开始耐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实几个人的想法都非常的简单,赶紧完成手里的工作就能休息了。
  数据分析工作是有些枯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