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综合其他 > 我就是大牌 > 第一百五十六章 舌战(4/5)
  小心点?
  什么意思?
  难道他还能吃了我不成?
  张俊生有点疑惑,但还是很恭敬的回答:“还没来得及看…”
  《不能没有你》被誉为很有‘新浪潮风骨’的电影。
  按照台媒的说法:“戴利忍说他选择黑白影像作为《不能没有你》的视觉风格是为了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到故事情节本身,但我的体验却是灰:鸽灰色的天空,银灰的云朵,黑灰的海水,泛着荧光灰的街道,还有灰色的人,衣服上灰色的油垢,脸上灰色的笑容,很多无可奈何的灰色表情。”
  “《不能没有你》对情绪度的把握有点像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在《无人知晓》中的收敛自持,全通过景观光感和配乐的情绪节奏来调度,就像从人心中溢出来一样,自然纯真。”
  “《不能没有你》守护了台湾文艺电影的传统,继续把镜头对准边缘社会人物。不过,影片没有以往台湾文艺片那种自说自话的小圈子气息,整个的社会生态成为推进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尽管影片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但《不能没有你》的重点却是放在李武雄在被迫与女儿分开后的努力,他继续工作,不放弃找寻,刻画出一个草根的自尊与坚持。综合起来,《不能没有你》是一部打破商业片模式的商业电影!”
  然后呢,票房491万新台币…
  号称感动了多少台湾人,问题光感动,人家票房才贡献491万,这个成绩很好?
  相比09年第十名卖座《博物馆惊魂夜2》5377万的票房?究竟谁笑到了最后?
  台媒自己也说:“其实这种社会悲剧写实片,大可不必拍,有钱成立个慈善基金,可以帮贫苦人打打官司,何乐不为?”
  你看,台媒就喜欢自己跟自己打架!
  “你没看过《不能没有你》?”
  “…我对边缘题材的电影向来不感兴趣!”
  王童冷笑起来:“我听说内地导演都很谦虚有礼,今天看起来倒是正好相反,年纪轻轻就无知妄言,你不懂艺术电影,就不要来这里自曝其短。”
  “…沃特?”
  张俊生有点懵…
  我不懂电影艺术?
  老子拿过金棕榈,拿过金熊,你说我不懂电影艺术?
  王童扭脸对旁边的侯晓贤说道:“我就说了年轻人不懂电影!这个张俊生,我是知道的,对他这样的电影人来说,电影可能只是一种赚钱的工具…”
  说到这里,王童用一种长者的语调说道:“年轻导演大都是不定性的,怎么迎合市场就喜欢怎么干,为了取悦观众,什么剧情都敢拍!观众喜欢犯罪的故事,他就虚构出一个的《疯狂的石头》,观众关注情色,他就拍《倩女幽魂》…反正怎么赚钱他就拍什么,张导演,你年纪不大,有句话忠言逆耳,但也必须要说,电影人应该有自己的尊严!否则,只是披着导演外衣的商人!”
  侯晓贤有点尴尬…
  张俊生来参加金马奖,他也出了不少力,某种意义上来说,张俊生归属于客人…
  哪有主人家指责客人的道理?
  至于王童,侯晓贤是万万不敢得罪的!
  此君做过议员,以雄辩著称,背景硬,口才好,得罪不起,重要的是,他笔杆子不错,在媒体界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其他的导演。
  王童倡议了所谓的“台湾文艺电影封锁”,号召业内所有导演都掘抛商业电影这些堕落的形式,是业内著名的能言善辩的刺头…
  他反对商业片,反对明星制度,总之所有能赚钱的电影,他都反对!
  港片,王童说他们品位恶俗。
  内地大片时代,王童鄙视他们不尊重电影艺术。
  损遍华人区所有的导演,还厚着脸皮,公然自称自己是电影艺术最后的壁垒…
  最让人郁闷的,这人还有一堆的簇拥…
  张俊生摇了摇头:“老先生的话,我不敢苟同,电影工业从来都是商业为王,票房为先。大力发展商业类型片,才是华语电影强盛之根本。艺术电影永远只能是点缀!”
  “导演既然要拍电影,首先面对的就是观众,对不同地区的观众采取不同的题材加以引导,而不是拿着别人的拍只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观众喜欢喜剧片,你非要拍悲剧,这不是毁电影业是什么?导演就应该投其喜好深入浅出,在这个基础上在引导观众,这个才是正经导演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每个导演都像您似的,天天不寻思怎么拍电影,反倒对所有的电影人指手画脚,不分地方不分人群,就把自己喜欢一种题材拿来做最高的标准,打压别人抬高自己,一没人喜欢看,你就骂其他人没品位,这跟泼妇没什么区别!”
  “我一直很奇怪,台湾电影一直以来标榜新浪潮,但是偌大的华人地区,从台湾到香港,内地,新加坡,总共有一百多家电影公司,竟是没有一个电影公司敢投资给你们,这是为什么呢?”
  “听了您对电影的看法,现在我明白了,你们太艺术了!”
  真以为张俊生不敢怼人?
  敬老不代表敬老流氓!
  “…金马奖永远不会颁给你这样只知道鼓吹商业片的导演!”
  张俊生有点怜悯地看了他一眼:“…我现在才明白什么叫夜郎自大,你真以为我在乎金马奖?”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扭头直接走了,也不管侯晓贤已经发黑的脸色他也是张俊生口中的拉不到投资的电影人…
  市场最现实,你赔钱就一定没人找你拍片。哪怕名气很大,依旧如此。
  资本市场本就有逐利的天性!
  别说侯晓贤了,就是黑泽明也一样,空有名头,拉不到投资!
  黑泽明拍《没有季节的城市》票房失利后,都很难再轻易拉来投资。
  最后还是远赴苏联才重新回归影坛。
  侯晓贤也一样,2001年他拍的《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有法国的资金在内;
  2003年的《咖啡时光》日本资金进入;
  到2007年他干脆起用法国女星朱丽叶比诺什拍了一部法语片《红气球的旅行》,资金当然是法国的。
  这段时间,他几乎是避走海外,用海外的钱、海外的演员,海外的市场,开辟了一条海外生存之路…
  为什么要用海外资金?
  废话,本地人没人敢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