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 第四百一十五章:孙传庭研究报纸内容
  “你们说什么?你们在说什么?五万大军竟然败了?而且还败的彻底,连洪承畴都被抓了?”
  崇祯站在御书房的中央,他指着跪在下面的吴三桂父子两个,表情复杂,有惊恐、有愤怒、有不可思议。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身体也开始不停的抖动起来。
  “五万人不到一天就败了,就是五万头猪,让宣镇的叛军抓,一天的时间也不可能抓完。”崇祯的胸口剧烈的起伏着,他大口的喘着粗气。
  此时的他只觉得自己的胸口发闷,脑袋发沉。
  当他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他身体的抖动也开始剧烈起来,一副要昏倒的样子。
  旁边的高起潜急忙将他扶住,坐在了御案后面的椅子上。
  崇祯坐在椅子上之后,不停的喘着粗气。
  他好像一瞬间苍老了十几岁一样,整张脸都垮了下来。
  这五万人马可是朝廷好不容易才拼凑出来的,现在竟然就这样没了,这以后该怎么对付赵文?
  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他一步一步的将大明江山攻打下来吗?
  在这五万人马身上已经将内帑的银子花的差不多了,现在的内帑已经没钱了。
  崇祯越想越愤怒,越想心中的气越大。
  他一巴掌狠狠的拍在桌子上,暴怒吼道:“废物,无能,都是一群废物,一群废物。”
  看着暴怒的崇祯,吴三桂父子两个跪在地上,将脑袋紧紧的贴着地面,身体忍不住的颤抖着。
  他们身上的冷汗直流,将衣服都打湿了。
  “你们再给朕说一遍,你们是怎么败的!”
  崇祯指着吴三桂和吴襄,表情扭曲,呼吸急促。
  吴襄连磕了几个响头,颤声道:“回陛下,叛军的武器实在强大,他们的火炮能打十几里那么远,一炮下去,方圆几十丈内寸草不生,我们的人根本就摸不到叛军,就被叛军炸死炸伤,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其实周老六的火炮开炮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在十几里的距离上开炮。
  吴襄这么说的原因就是扩大周老六实力强悍,从而减轻自己罪责。
  “十几里?你放屁,你真以为朕是三岁小孩吗?这天下哪种火炮能打十几里远?还能一炮下去,几十丈之内寸草不生?你这是在放屁!”
  崇祯站了起来,直接吴襄气急败坏的大骂道。
  说着,崇祯抄起桌子上的奏折,镇纸,笔筒朝着吴襄和吴三桂扔去。
  “无能,无能啊。我大明怎么会有你们这种败类呢?五万大军一眨眼就没了,洪承畴被俘虏,祖大寿被俘虏,湖广总兵也被俘虏。
  军中各级军官失踪的失踪,战死的战死,逃命的逃命,最后只剩下你们两个废物回来?你们还回来干什么?你们两个怎么不战死呢?关宁铁骑被你们全都丢了,你们还有脸回来?”
  要是放在以前,崇祯绝对不可能这样不顾及颜面的辱骂吴襄和吴三桂。
  毕竟这两人可是关宁军的主心骨一般的人物,而关宁军又是大明境内最有战斗力的军队。
  手中握有兵马大权的将领,尤其是这种军队私人化非常严重的关宁军,崇祯绝对不会这样辱骂吴襄和吴三桂。
  之前崇祯在凌迟袁崇焕的时候,祖大寿率领关宁军跑回了山海关,那个时候,崇祯就算再怎么愤怒,也没有像今天这样辱骂。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吴襄和吴三桂已经将关宁军给丢了,现在的他们只是光杆,崇祯又怎么可能像之前那样?
  崇祯因为愤怒,血压不停的升高。他扶着额头,坐在椅子上,指着跪在大殿中的吴襄和吴三桂,冷声道:“将他们两个打入诏狱,再对和他们一起回来的关宁军溃兵严加审问,朕到要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场大败,五万多人,连同朕派出去的神机营将士,一个都没剩,全都被打没了。
  现在赵贼的主力没在宣镇,光是一支偏师就能将朕的五万大军打成这个样子,朕实在是不敢相信。”
  “陛下,不能啊。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陛下三思啊!”
  吴襄一听到崇祯要将自己打入诏狱,一下子就慌了起来。
  诏狱是什么地方吴襄可是一清二楚,当年天启皇帝还在位的时候,魏忠贤大兴牢狱,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关进诏狱,从此失去消息。
  天启年间的阴云还没有彻底的散去,现在又要将自己打入诏狱,这怎么能让吴襄不恐慌。
  吴三桂在听到崇祯的声音之后,整个软倒在地,一脸的失魂落魄。
  崇祯冷冷的看着吴襄,面无表情,“打入诏狱,任何人不得靠近一步。”
  “陛下!!!”
  吴襄和吴三桂一脸悲怆的冲着崇祯大呼。
  可是崇祯丝毫不为所动,依旧一脸阴沉。
  “领旨!”
  身旁的高起潜冲着崇祯行了一礼,随后走出了御书房。
  没多长时间,一众东厂番子和锦衣卫校尉冲了进来,拉起两人的胳膊就往外面走去,而高起潜留在了崇祯的身旁。
  当吴襄和吴三桂被带出去之后,崇祯道:“让内阁阁老和六部尚书前来御书房议事,看看接下来该怎么做!”
  几刻钟的时间,内阁阁老以及六部尚书全都站在了御书房中。
  “大军溃败的消息你们知道了吗?”崇祯看向这些大臣,开口发问道。
  这些大臣一脸阴沉的站在御书房的大厅中,所有人都一言不发。
  在吴襄和吴三桂进宫的时候,这些人就已经知道了大军溃败的消息。
  “你们现在谁能给朕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如今大军溃败,接下来朝廷该怎么办?”崇祯一脸阴沉的看着这些人。
  这些大臣一时之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不敢开口。
  整个御书房中寂静的厉害,没有一个人敢率先开口说话。
  也是,五万大军都没了,现在说的再多也没什么用。五万大军都挡不住宣镇的偏师,这些文臣又能想出什么办法?
  看着这些久久没有开口的大臣,崇祯的脸色逐渐狰狞起来。
  “废物,真是一群废物,平日里你们弹劾别人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能说,现在让你们开口,怎么全都哑巴了?啊?给朕说话啊,哑巴了?”
  崇祯在御案后来来回回的走动着,极其不耐烦的冲着这个大臣咆哮。
  就在这时,兵部尚书梁廷栋站了出来。
  “陛下,以臣之见,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赶紧调集辽东剩余人马,将孙承宗孙阁老调回来,让他坐镇京城,防守叛军有可能的进攻!”梁廷栋开口道。
  在袁崇焕被崇祯凌迟之后,崇祯就将孙承宗调到了辽东。
  辽东防线是孙承宗一手组建起来的,他在辽东颇有些威望。
  祖大寿和吴襄等人以前就是他的属下。
  在崇祯将吴襄和祖大寿调到京城的时候,孙承宗为了防备建虏这个时候趁势进攻山海关,所以就留在了当地,并且孙承宗现在手中差不多还有将近一万的兵马。
  “梁尚书这话没错,臣也觉得应该将孙承宗孙阁老从山海关调回来。
  如今白杆兵距离京城也只剩下七八天的路程,到时候两处兵马合在一处,定能保护京城的安全!”温体仁也急忙附声同意道。
  谁知崇祯一听这话,不仅没有任何高兴,反而冷笑了起来,“呵呵,你们想的还真是好,将孙阁老调回来?
  把孙阁老调回来,山海关还要不要守了?再说了,就算将孙阁老调回来,就能挡得住叛军吗?
  叛军一天之内就将五万大军给消灭了,把孙阁老调回来,能有什么用?”
  “陛下,臣以为,在短时间之内,叛军是不会攻打京城的。目前的京城还是安全的!”温体仁思索了片刻,开口说了起来。
  “呵呵,你又不是叛军,你怎么知道不会攻打京城?”崇祯直接怼了回去。
  “行了,你们先下去吧。传朕旨意,明天召开大朝会,今天回去之后,你们给朕拿出一个章程来,看如何应对现在这个局面。”
  崇祯指了指这些官员,一脸无力的道。
  ………
  与此同时,在京城外城的一个酒馆中,一个穿着黑色圆领衫,头戴四方平顶冠的中年书生坐在酒馆二楼的雅间中吃着午饭。
  “老爷,刚才传来消息了,洪承畴率领剿灭叛军的五万大军败了,败的一个也不剩,仅仅只有吴襄吴三桂父子俩逃了回来。”
  就在这时,一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穿着麻衣的中年人从外面跑了进来。
  吃饭的些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在代州城的孙传庭。
  孙传庭看向火急火燎跑进来的管家,放下手中的筷子,“唉,此事不出我所料啊!”
  “老爷何以见得?”管家问道。
  孙传庭摇摇头,长出一口气,“当时叛军进攻代州城的时候,那个场面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这些叛军可不是建虏流贼之辈的能比的,建虏流贼再怎么强大,他们使用的武器也和咱们的差不多,咱们就算不敌,最起码也有还手的能力。
  再不行,靠着人数也能取胜。可是这个赵文呢?就算朝廷派出十万大军,五十万大军,估计也打不过他。不管朝廷派出去多少人,在叛军的火炮轰炸之下,再强大的军队也会崩溃。
  赵文,不能用常理度之!”
  “老爷,那大明就没有能治住赵贼的人吗?咱们大明绵延将近三百年,难不成现在就要没了?”管家一脸急色的看着孙传庭。
  孙传庭道:“如果朝廷不转变现在的思想心态的话,恐怕根本就赢不了。
  如今赵贼正在攻打山西,山西眼看着就要落入赵贼的手中。
  拿下山西之后,赵贼的实力肯定会大增。”
  管家问道:“那咱们该怎么办?朝廷该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赵贼攻破京城?生灵涂炭?”
  “要想对付赵贼,就应该改革,要仔细研究研究赵贼是如何走到这一步,是如何将一个贫穷不已的宣镇治理的如此繁盛,竟然能以一镇之地对付整个朝廷。
  不将这些东西弄清楚,朝廷根本就没有取胜的可能,只有弄清楚赵贼是如何成长到这一步,然后再根据赵贼的成长经历对大明进行改革。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明兴盛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消灭赵贼,不然的话,想要消灭赵贼,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孙传庭说罢,又看向管家,“将我积攒的那些报纸全都给我拿来,我要好好研究一下,看看从这些报纸中能不能找到一些赵贼崛起的蛛丝马迹。”
  赵文创办的大明报虽然不可能在大明所有的城市发行,但是山西镇距离宣镇不远,所以山西镇中也在大明报纸的发行范围之内。
  虽然山西镇中的官员对大明报非常排斥,经常查封大明报,但是,毕竟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远,这些官员再怎么禁止,总能有一些大明报流传出来。
  报纸上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批判士绅这种内容,里面更多的是一些关于宣镇一些政策的讲解,以及一些招工、民生之类的信息,还有一些宣镇中发生的大小事情。
  大明报纸上的这些内容,对于很多士绅来说,他们也不过将这些内容当成笑话来看,从来没有深入的了解过,也不愿意深入了解。
  其他的士绅不愿意深究不代表所有的人不愿意深究,孙传庭平日里就比较喜欢看大明报,几乎每期的大明报都会想尽办法弄到手中,而且也会被收藏下来,显得没事的时候总会研读一番。
  虽然孙传庭没有去过宣镇,也没有和宣镇有过接触,但是随着宣镇中工厂的生意不断做大,山西镇中也不短的有人前往宣镇做生意,所以孙传庭或多或少都能从别人的嘴里打听到一些消息。
  而且宣镇距离山西镇紧紧相连,宣镇的很多事情孙传庭都有所耳闻。
  孙传庭相信,自己凭借着报纸上的内容以及之前对宣镇的了解,绝对能破解宣镇崛起的秘密。
  没多长时间,管家就拿着一个布包来到了孙传庭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