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璟不置可否,仔细的翻阅簿册。
秦玚看看面无表情的兄弟,又转向老神在在,仿佛正在品尝佳酿的桓容,眉心蹙紧,暗中琢磨,这两个都不说话,到底打的是什么哑谜?
须臾,秦璟翻过簿册,递给秦玚。
“阿兄看看?”
“……也好。”
秦玚翻过两页,不由得眼角猛抽。
他早就知道,氐人入主长安二十年,称王建制,雄踞数州,手里肯定有不少好东西。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仅是国主私库就藏有如此多的金银珠宝、珊瑚玉器。
可以想见,城内贵族又将是何等的豪富。
“这,当真没有想到。”合上最后一页,秦玚发出感叹。
等两人看过簿册,桓容借过纸笔,当场写出此次运送的粮谷和药材,其后列出市换所需的黄金,加上之前未结清的粮款,一笔笔算清楚,得出最终数字。
“若以黄金做价,则容当取私库五成。”桓容笑道,“如秦兄还需粮草药材,余下可再做市换。”
青铜鼎并未列在簿册中,以彩宝珍珠等物做价黄金,南北差价委实不小。
桓容索性取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他不吃亏,秦氏也无需割肉。反正给出的都是苻坚私库,秦璟和秦玚未必会感到“心疼”。
“自然要换粮。”
兄弟俩心思一样,都打算换取更多的谷物。
今岁秋收不丰,西河调运不出太多军粮。不是有幽州的粮草支撑,别说围困长安三月,一个月就要被迫撤兵!
时值寒冬,开春后又将青黄不接,粮食自然是多多益善。
再者言,打下长安并非结束,仅仅是个开始。
大君已经称王,如今邺城长安皆在手中,当顺应世势,立国建制,广告中原之地,秦氏有光复汉室的决心和能力。
如此一来,民心聚拢,自能倾全力剿灭胡贼残兵,盘踞在三韩之地的慕容鲜卑也该绷紧皮子。
北方扫清之后,面对的就是南边的遗晋。
届时,桓容身为遗晋官员也好,代晋而立也罢,双方终将有一场龙争虎斗。
在那之前,双方还可以合作,合力将内迁的外族赶出华夏。
大家都是聪明人,彼此的打算和立场都无需遮掩。同盟与和平只是暂时,等到刀兵相见之日,十成要拼个你死我活。
秦玚暗中叹息,颇有几分惋惜之意。
秦璟依旧表情不变,撇开其他,先就换粮之事同桓容议价。
知晓明岁粮价将涨,且所需的药材也不便宜,秦四郎神情微顿,凝视满脸无辜的桓使君,破天荒的抖了抖眼角,当场无语。
“秦兄可是觉得为难?”桓容故作叹息,道,“容也是无奈。非是刻意提价,实是冬春粮食价高,历来皆是如此。加上连年战乱,流民激增,幽州存粮实不比往日。”
“再者,前岁三吴遭遇天灾,至今未能缓和过来。建康粮价居高不下,容给出的价格已经是最低。”
“还有,盐渎出产的海盐,价格始终未提半成。”
桓使君满脸诚恳,摆事实讲道理,哪怕利润翻倍照样哭穷。
明知道他的话未必全真,碍于眼下情形,秦氏兄弟也没法继续讨价还价。
对有志扫清天下的枭雄而言,能支撑军队的粮食、可以武装士卒的兵器铠甲才是立足的根本。
手下的将兵都饿着肚子、拿着破铜烂铁,压根没法打仗。纵然手握金山银山,同样保不住。早晚会被他人打败,沦为刀下亡魂。
到时候,钱越多死得越快。
桓容从乱世中学到这个道理,故而,他敢狮子大开口。
秦璟和秦玚同样清楚粮食的重要性,价格再高也得捏着鼻子认。更何况,比起其他粮商,桓容开出的算是“良心价”,禀报西河,大君和帐下文武也说不出什么。
见两人神情松动,桓容趁机提出,如果金银不凑手,可以用人交换。
“人?”
“汉人可,胡人亦可。”为打消对方的顾虑,桓容表示,是不是壮丁无所谓,哪怕是老人孩童,他一样会接收。
“如果是通晓造船的工巧奴,凑足五十人,一石粮价可降半成。”桓容抛出诱饵,不怕对方不动心。
“造船?”秦璟看向桓容,诧异道,“商船?”
“自然是商船。”迎上对方目光,桓容一派坦然,“秦兄当知容有海上贸易,船只不够,造之不及。”
“此事关系不小,且容我考虑几日。”秦璟道。
可行海商的大船,几同战船无异。
今时不同往日,此事需得慎重考虑,秦璟不能轻易点头。
桓容并未介意,又添一句:“容将于五日后启程南归,还请秦兄尽速与我答复。”
“五日之后?”
“容为幽州刺使,总不能离开太久。况将至元月,容总要回家与亲人团聚。”桓容给出的理由十分充分,至于对方信不信,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总之,五天后就启程,想要粮食,必须在那之前给出答复。
黄金、人口一个也不能少。
桓容有七成以上肯定,秦璟不会拒绝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