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重生八零,我靠捡废品惊艳世界 > 重生八零,我靠捡废品惊艳世界 第163节
  助手大鞠躬,“哈依。”
  记者们都搞不清楚山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等助手走了之后,老侯大夫的大儿子才把大家伙召集起来,简单的说明情况,
  “总而言之,今天要感谢大家伙捧场,如果不是大家伙来的这么齐,山本不会痛快归还先祖的。”
  记者们也很给力,“这是我们该做的,我们也要感谢侯老大夫,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新闻素材。”
  想请大家笔下留情吗?那是不可能的,这么好的新闻谁会放过?
  不大会儿工夫,助手就拎着箱子进来了。
  这回,他拿出的青花婴戏瓷盒是真品。
  听说这就是自己老祖先,侯老大夫立刻跪下,冲着瓷盒磕了三个响头,然后哇哇大哭起来,
  “老祖宗唉,对不住了,国弱民穷被人欺,这才让您老人家流落海外,是我们这些子孙无能啊。”
  侯老大夫都哭了,侯家的子孙都站不住了,一个接一个跪在侯老大夫身后。
  这一幕实在是令人动容,纵是铁石心肠,也难免拘一把同情泪。
  就在这悲痛压抑的气氛中,山本悄悄挪动脚步,准备开溜……
  第238章 收到宝了
  几位记者就站在门口,看见山本的动作,他们也不阻拦,跑就跑呗,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大不了写报道的时候,多写一笔。
  魔鬼就在细节之中,描写的越精细,读者们越爱看啊。
  先祖回归,对老侯大夫家来说,既是喜事又是让人伤心的事。
  毕竟折腾一场,而且老辈人有讲究,先祖重新入土是大事,得按照程序一步一步的来。
  眼看着侯家要忙碌,朋友们各自送上了祝福的话,就悄然离去。
  元妮和耿老太太走的晚一点。
  小侯大夫趁人不备,悄悄的跟着记者们溜出去了,刚巧被元妮看到了。
  她心头顿时闪过一丝疑问,侯家子孙们都在伺候先祖重新入土,小侯大夫在这个节骨眼上,跑出去干什么呢?
  难道是去找山本的?
  她示意耿老太太看。
  耿老太太撇撇嘴,小声说道,“这孩子有反骨,且有的操心呢。”
  别人家的事儿不好多管,几人又多留了一会儿,尽了礼数之后,也告辞离开了。
  走在路上,顾超就告诉元妮,“今天我得回趟家。”
  顾爸爸和顾妈妈夫妻一体,两人都不听顾老爷子的话,老爷子一怒之下,把他们都给赶出去了。
  听到这么个结果,耿老太太只觉又好气又好笑,“这也不成啊,你爷爷岁数大了,身边得有人照顾。”
  “我二叔会搬回来住,先腾地方吧。”顾超苦笑着说道。
  论起这事,全是顾妈妈的错,顾爸爸要护妻,就不能做孝子了。
  “你爸要搬出去住?他有地方去吗?”
  不是元妮看不起顾爸爸,如今有公职的人,一般都不买房,都等着单位分房呢。
  前些年顾爸爸跟着顾老爷子住一起,也不知单位给他分房了没有?
  “单位给他分过一间房,他嫌是筒子楼,一直没有去住。”
  筒子楼一层要住好多户,孩子哭大人闹,走廊里全是蜂窝煤炉子,到了做饭的点,煎炒烹炸配着公共厕所的味儿,真是销魂极了。
  顾爸爸住惯了将军楼,自然不愿受这个憋屈。
  “他不回筒子楼,那他去哪里?”耿老太太好奇的问道。
  以顾爸爸的财力,想要买房也是很简单的事,只是时间太赶,他未必来得及。
  “这我就不知道了。”
  亲眼看着爸爸被爷爷赶出去,这绝对不是一种好的体验。
  元妮安慰了顾超几句,就在路口分开了。
  耿老太太和元妮同路,两人路上又聊了几句,这次说的主要是元妮娘。
  元妮娘再不成器,那也是耿老太太的亲闺女,她心里还是惦记着的。
  元妮说了娘干的好事,“判了十年,还怪我们不肯帮她出力。刚进去的时候,姥姥还给她送过东西,结果她连面都不肯露。”
  所以离开丹山县的时候,大家伙都很有默契的没去看过她。
  耿老太太十分唏嘘,“十年啊,那可遭老罪了,不过那里头管的严,要是她能改一改性子,倒也是件好事。”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狗改不了吃屎,这话用在陈桂英身上,也是相当的合适。
  “奶奶,我得了一本古籍,可惜被人打散糊窗棂子了,你有没有办法修复?”言归正传,元妮终于有时间琢磨永乐大典了。
  “要是用面粉米糊粘的,那就有办法修,要是用化学胶水浆糊,就有点麻烦了。”
  这跟元妮预料到的一样,“是用面糊粘的。”
  “那问题不大,修复这东西,需要专业工具,工具都在家里,等我拿了东西,再叫老头子一起过去看看。”
  耿老太太对古籍很感兴趣,世人只知道金玉值钱,她这种经常捯饬老玩意的人却知道,古籍古画更值钱。
  呃,应该说更有价值。
  元妮笑着答应了。
  家里很安静,大花独自坐在房檐儿底下玩羊旮旯,看见元妮回来,就嘿嘿的笑。
  要论辈分,元妮跟大花其实是平辈儿,不过大花岁数有点大,所以姥姥规定,元妮这一辈的孩子,都管大花叫姑姑。
  “花姑,你一个人玩儿呢?猫蛋狗蛋他们呢?”
  大花指了指屋里。
  她心里是清楚事的,就是语言表达很困难。
  元妮儿隔着窗户听了一下,小雯小雨在学习,猫蛋狗蛋笨拙的数着数。
  孩子们都知道进步,这很好。
  “妮儿啊,你咋回来也不吱声,就等你回来吃西瓜了。”姥姥从厨房出来,一看到元妮就乐了。
  这两天西瓜便宜了,郊县的农民赶着驴车进城卖西瓜,一斤西瓜才几分钱,姥爷一口气买了两个大瓜,都在井里头镇着呢。
  黑皮沙瓤大西瓜特别甜,大家伙吃了一大半儿,给四舅舅四舅母留了一小块。
  吃完饭,姥爷就开始锄地。
  “姥爷,你歇会儿,可别晒着了。”
  “这点日头怕啥?赶紧把生土翻上来晒晒,现在种不了别的了,种点儿大白菜土豆,赶下霜前收进窖里就成。”姥爷干劲十足。
  不进城不知道,一进城才知道,一针一线都要钱,听丁大妈说,冬天的白菜土豆都是好东西,还得凭票买。
  猫蛋狗蛋坐了一上午,早就屁股发痒,立刻跑过去帮忙,“爷,我们帮你。”
  “你俩小胳膊细腿的,能干啥呀?”
  “我俩能肥地。”
  哈哈哈哈
  耿老爷子跟老太太赶过来的时候,看到院里热闹,不由得好生羡慕,“你们家里真热闹。”
  “大的几个都出去了,搁以前还热闹。”姥姥笑着让他们坐。
  耿老爷子放下一个兜子,“熟人给的葡萄干杏干,这东西太甜粘牙,我俩吃不了,给孩子们吃。”
  这是西北特产,孩子们稀罕的不得了。
  姥姥趁机把孩子们都召集到堂屋吃东西,“别吵妮儿姐,她要办正事儿。”
  见院里清静了,元妮才取出窗棂子,让耿老爷子和耿老太太看,“前些日子收的,我觉得有些门道。”
  耿老爷子一看窗户纸上的字儿,眼睛就直了,“我的天哪,妮儿,你可是收到宝了……”
  耿老太太也是一脸不可置信,“都说永乐大典正本遗失,存在博物馆的是副本,窗棂子上糊的是什么?”
  第239章 千古奇书
  耿老爷子耿老太太都是内行人,两人早知永乐大典的掌故,此刻看到窗棂子上糊的纸,眼睛都直了。
  元妞也不催他们,就在旁边静静的等着。
  “应该就是了,老家伙,洗手,咱们帮妮儿取宝。”耿老太太精神振奋起来。
  “好嘞。”
  永乐大典正本,是用墨书写的,见水就会洇开,要想把纸片从窗棂子上取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然而耿老爷子耿老太太有办法。
  他们让元妮生起了炉子,用大铜盆倒了开水,放在炉子上煮着。
  很快铜盆上就冒起了氤氲的热气。
  耿老爷子和耿老太太合力抬着一副窗棂子,让蒸汽熏蒸有浆糊的那一面。
  老辈人粘窗户纸糊对联,用的都是自己打的糨糊。
  这玩意儿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开水烫白面,然后不断搅和,有了粘性之后就是糨糊。
  闹灾荒那几年,有脑袋瓜子活络的人,专门兜揽糊墙的活,为的就是那点子糨糊。
  这东西实际上就是面糊,搁锅里煎熟,就是现成的一张煎饼,在闹灾荒那几年,专治肚饿。
  因为里面没有化学成分,所以遇到蒸汽之后,干结粘连的浆糊迅速变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