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综合其他 > 六十年代平凡生活 > 六十年代平凡生活 第68节
  “这张我能收,”宋慧娟只接过一张,“那小家伙哪里要收这么多钱哩?”
  “是我和庚良作二婶二叔该给的,”孟春燕一把塞进了宋慧娟的口袋里,“大嫂要是不收我就不托您给我买东西了。”
  “那还是要替小家伙谢谢二叔二婶哩,”宋慧娟没再拒绝,转头问起,“那些东西就按着上回我用的给你买,行不?”
  “行,行,上回我看大嫂买的就不错,”孟春燕点点头,“钱要是不够回来我再补给大嫂。”
  “还不一定用得完呢?”宋慧娟话没说满,但应该是够的。
  屋外的人仍旧扯着闲话,而屋内的人动了动耳朵,转身轻声离了门缝。
  第76章
  送走孟春燕,宋慧娟看着摇篮里呼呼睡着的小家伙却是犹豫了,思虑再三,还是不能带着他一起去。
  路程远不说,只这赶庙的人指定是少不了,人挤人的,抱着小家伙弄不好就容易挤着了,再有个好歹。
  陈庚望不知去了哪儿,交给张氏看着,可这会儿子她人指定不在家,陈如英也不行,拜完年早早地被冬梅叫走了,两人不知去哪儿耍玩了。
  宋慧娟想了半天,似乎有个人选还挺合适的,刚刚忘记问了。
  孟春燕岁数也合适,心也实诚,照看一晌午应该能行。
  无非是几步路,宋慧娟想好,手上也就赶紧收拾着。
  一个小包裹收拾妥当后,宋慧娟便背着一个竹篓子,怀里抱着小家伙去了老宅。
  孟春燕也好说话,一口答应下来。
  宋慧娟啰里啰嗦的嘱咐了好多,诸如尿布不用她洗,只帮忙换下来就行,若是饿了就喂些米糊糊,要是闹起来拿着拨浪鼓哄哄也就行了。
  好在小家伙现下正睡着,她也能趁机走得开。
  原本她也没想着要去赶庙会,拜年的时候听人说起来才想起这么回事,上辈子她并不信什么神仙之类的,但自己正经历了一回,由不得她不信。
  宋慧娟背了个竹篓子,低头就往村口赶去,她与春丽嫂子早先遇见时两人说好了一起去庙里拜拜神。
  村口的大树下好多人,都是等着从关庙镇来的那辆公共汽车去赶庙会哩。
  说是公共汽车,其实和县里的那种车还不一样,等了好一会儿,才见一辆半敞着蓬的车从路西沿开过来。
  “老师儿,今儿去一趟观音庙多少钱啊?”同村的一个旁家媳妇问了句。
  “一个人五毛,”那中年男子连眼也不抬,很是傲气。
  “包来回吗?”另一女子拾起脚边的篮子,也站起身来。
  “想啥好事呢?”那中年男子似乎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一般,语气有些嘲讽。
  此话一出,树下的妇人们纷纷七嘴八舌起来,都是觉着这老板趁火打劫,可又奈何不得。
  “去不去?”那中年男子有些烦躁,“不去就走了啊!”
  这么一威胁,到底还是有一大半的妇人掏出了钱,一个个排着队上车。
  但还有些人嫌贵,想了想,又掉头回了村子里。
  “你,”那中年男子瞧见树下还有坐着两个年轻妇人,“去不去?”
  那年轻妇人正是宋慧娟与杨春丽,她看了眼杨春丽,便摆了摆手,给了个否定答案。
  “哐”的一声,那门被人大力关上,随即那车就渐行渐远了。
  “一趟一块钱,实在是贵”,杨春丽摇摇头抱怨了一句。
  宋慧娟也赞同,这一回出来她才带了五块钱,这一年没咋下地,手里的钱本来就不多,更不能轻易花在这种地方上。
  对他们庄户人家来讲,时间是最不值钱的,说到底,还是穷惹的事。
  但他们二人也没就掉头回家了,还是有正事哩。
  重新背上竹篓子,沿着农地往东走,远远地,对面的人似乎是朝这边走了过来。
  越走越近,避开光,她才瞧清楚了对面的那人,的确是陈庚望。
  陈庚望也看见了来人,登时停下步子,等着对面的妇人走上前来。
  宋慧娟顿了顿步子,又继续走上前去,杨春丽倒先开了口,“可是去地里了?”
  一条羊肠小道,一东一西,不知觉中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冬日的阳光微微洒落在地面泛起光影。
  “是哩,瞧了瞧庄稼,”陈庚望说着话眼却看着在自己面前停下的妇人,张了张嘴到底只问了一句,“去哪儿哩?”
  宋慧娟两手拽着胸前的背带子,低着头恍惚瞧着对面的那灰布鞋面,“去一趟观音庙。”
  陈庚望淡淡应了一声“嗯”,不再停留,错过身往西走去了。
  宋慧娟见底下的那双鞋子提起离去,也继续迎着阳光向东走了。
  这些日子两人之间没什么话,就是偶尔遇着了翻来覆去的也就这么两句话。
  除此之外,宋慧娟没什么与他说的,或者是与他的日子也只能这般过去了。
  陈庚望走到拐角处,定了定心神,附近也没看见其他人,转身朝东看去。
  那妇人只余下一个背影,大半个身子都被身后的竹篓子遮住了,隐隐约约的,能透出一个轮廓,面容微微侧过。
  不同于刚刚近身瞧见的沉闷,连那条影子也似乎显露着主人的轻松。
  不知为什么,那妇人近些日子在家里的情形愈发像是一潭死水,偶尔只有那臭小子才能搅动出几分波澜。
  而此刻陈庚望口中的那个臭小子还在呼呼大睡,一点也不晓得他爹的心思。
  沿着农地走上两里地,再往北走就踏上了红砖路,脚程也快了不少,十来里地,走了两个钟头总算是赶到了。
  这大地儿的街道比他们乡镇上的宽广了许多,就连路两旁的店面也瞧着大气许多。
  那观音庙的香火远远地就能瞧见了,白烟滚滚的,若是外地人不晓得观音庙在哪,也不需多问,一抬头就瞧能了。
  这方圆一二百里地的人家哪个会不晓得观音庙哩,不拘是求子的还是求个平安的,一到年节,可就纷纷涌了过来。
  这会儿已经快十一点了,观音庙里的人稍稍少了些,虽然不至于早上那般人挤人的,可也还是热闹的。
  两人买了几根香烛纸,一沓钱和一小篮子元宝就直往那观音庙奔去,没有再多逗留。
  那高高在上的观世音娘娘端坐在北侧,浑身金灿灿的,阳光一照,仿佛有佛光隐隐显现一般。
  底下跪拜着成千上百的信徒,从这屋内绵延到院子里,一个个都虔诚的诉说着自己的祈求,宋慧娟也不外如是。
  待三拜结束后,二人随着众人被一个师傅引到后院,接着众人又纷纷散开,该卜卦的卜卦,该求符的求符,于是宋慧娟便暂时与杨春丽分开各办各事了。
  宋慧娟打眼一瞧就看见了满眼的黄色符纸,随即大步走上前去。
  一间小小的房里,站满了许多年轻妇人,看这样子应当都是特意来求送子符的。
  排了大半个钟头,好不容易轮到了宋慧娟。
  “师傅,”宋慧娟行了佛礼,“信徒代人来求一张娘娘的送子符。”
  一位年轻和尚引着她到那桌子前,“施主,请。”
  好在有那么些个师傅领着,不然这么多的屋子非得走乱了不可。
  求过送子符,宋慧娟又特意求了几个平安符,与她而言只当是个求个安心。
  她将两张符揣到口袋里,背起竹篓子离开时,深深看了眼那卜卦的地方,到底还是抬起了脚步。
  一张平安符足矣,至于这卦她还是不大敢去卜的,她希望会是个好卦,可世事哪里会真的如意。
  宋慧娟正准备跨出后院去寻杨春丽,背后却传来一道声音,“施主,请留步。”
  “我?”宋慧娟转过身,瞧见了一位老者,慈眉善目的让人心生好感。
  “正是,”那老和尚微笑着点点头,“老衲想与你卜一卦。”
  “多谢老师傅的好意,”宋慧娟施了一礼,“我不卜卦的。”
  那老和尚也未曾多劝,只朝宋慧娟点头回了一礼。
  宋慧娟很感谢那老师傅的好意,更感谢他没有多问,那深邃的眼神似乎瞧出了她的身份,想到此处,转身疾步出了后院。
  只余那老和尚留在原地自言自语道,“怪哉,怪哉。”
  身后的小和尚不解问道,“师父,哪里奇怪,徒儿怎么没瞧出来啊?”
  那老和尚不答,仍旧呢喃道,“明明是个主命败落无常的,可又生出……不可说,不可说啊。”
  宋慧娟与杨春丽再从观音庙出来时,外面的日头正是热的时候,冬日里倒暖和了许多。
  他们寻了棵大树,坐在树下晒了会儿太阳,肚子也饿起来。
  好在来时特意带了个窝窝头,能垫补垫补,只是稍微有些噎嗓子。
  吃上几口也就罢了,又背起竹篓子就往集会上去。
  趁着这一年一度的大集会,好些人都能趁着便宜买好些东西哩。
  宋慧娟先去买了孟春燕要的那些物件,又买了一匣子糕点,她打算明儿初二回娘家带回去。
  品相好些的一块钱才能买着一匣子,这是可不便宜了,但这满一年也买不上几回,倒也不算啥了。
  其他的就再没买啥了,布料家里还有,粮食也够吃,再没啥了。
  宋慧娟仔细检查了一遍东西,没什么缺的少的,背起竹篓子慢慢地往回走了。
  从三点走到五点,回来的路上到反反复复停下歇了好几回脚,来时背着空篓子觉不出什么,回去时背的东西也不沉,但还是觉着有些累。
  到家时,宋慧娟先去了趟老宅去接小家伙,干脆把东西一并交给了孟春燕。
  “这是按着我上回用的买的,”宋慧娟把竹篓子放到地上,又一一把东西掏出来,“还剩五毛钱哩。”
  “大嫂买的可真齐全,”孟春燕笑着翻看着那些东西,“好些我都没想到。”
  “我还添了几样,”宋慧娟特意指给她看,“也不贵,你瞧瞧。”
  “哎,”孟春燕看了东西更是喜笑颜开。
  “闹人了吧?”宋慧娟低头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顺势抱了起来。
  果不其然,母子连心,怀里的小家伙似乎感受到了什么,往胸口拱了拱,跟头小猪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