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天国》。
看作家的名字应该是一个巴西人。
“这是我一个朋友送我的书,我就是看了它才对南美那么向往的,你可以看看。”成颂禹说。
这本书算是她童年时光为数不多的快乐记忆了,这是她长期通信的一个笔友送给她的。
每一次黑夜到来的时候,她总是要看过一遍之后再睡觉才能安心,就像是有人在给她讲故事一样,安慰她。
成颂禹的孩童时光其实算不上是快乐的。
在同龄人都享受着父母的爱意的时候。
她则是在忍受着争吵。
因为父母离异,她就像是一个物品一样被抢过来然后夺过去,双方都不想放弃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好像又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没有离婚的时候每一天都是不停的争吵和指责。
整个家里充满了火药的气味。
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点燃他们对彼此的怒火,从一开始的爱意变成了憎意也只是十年的时光而已。
他们的每一次吵架从来不避讳成颂禹,有些时候还会来问她要是离婚了会和谁在一起,这样的情绪把年级小小的孩子折磨的不轻。
那一段时光让他的性格开始产生了变化。
从一个喜欢和周围的人说话的可爱孩子变成了躲在房间里的小孩好像也是只用了短短的时间,妈妈带着她一连去了好几个国家,终于是在英国找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工作,所以在十岁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回过韩国了。
但也因为那一段痛苦的时光加速了她的成长,自己一个人待在家的时候,他不会选择看电视剧,而是会选择去打开那本《地上天国》,想象着自己也能像毛虫一样最后化茧成蝶。
在最灿烂的时候,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虽然那些日子很难熬,但是还好有那位笔友的陪伴。
他们的联系的频率大概是一两个月一次。
虽然间隔的时间有些长但还是通信一直保持着,直到了2008年的时候开始中断。
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因为担心所以在那一年是她从离开韩国之后第一次在踏足这片土地,而后就发现了那个通信地址是其实是代收点,信寄到这儿然后再由人拿走,而她的信从已经有一两封没有被人收了。
那个时候待在韩国大概找了有半年左右,最后还是无功而返的回了家。
联系就是在那一年断了的。
所以今年她回韩国也是打算继续寻找这位朋友,因为她觉得他们两个都通信那么久了不可能会这么突然断了联系,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儿,她想要知道,她就来了。
“你这本书我以前其实也读过。”孔刘说。
那个时候还在上大学,这本书是在庆熙大学的图书馆里面翻阅的,算是非常小众的一本书,所以没有多少人看。
曾经他也向人推荐过这本小说。
没有想到成颂禹居然会拿出这本书。
两个人这时候的聊天开始深入了起来,有些时候共同话题就是建立友谊的开始。
起码他们两个的友谊在这一刻出现了。
两个人终于是交换了联系方式,除了联系方式以外还有社交账号。
老年人对网络不怎么在意所以用的还是默认头像,年轻人的头像则是非常非常的好懂。
白底黑字的头像写着:赶稿就是狗屎!
嗯……感受到怨气了。
突然对作家和编辑之间的感情有了更深的了解。
网络上的年轻人要比线下活跃了很多,好像一下社恐就消失了。
线上的她好像无时无刻都在一样,只要你发消息不管是什么时候她都能秒回,好像是可以做到二十四小时高强度上网。
孔刘觉得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也非常的厉害了。
反正他是做不到。
他平时也有工作,所以比起线下见面两个人线上聊的反而更多。
要是孔刘在外面路过的时候看见蝴蝶就会顺手给成颂禹发过去,对面的人也会认认真真的告诉他这是什么蝴蝶,然后两个人就开始这样子聊了起来。
除了聊蝴蝶以外,他们也聊其他的,孔刘发现两个人看书的口味虽然大不相同,但在看待某些事物的观点上却出奇的一致,就像是两本相同的书籍他们能重叠在一起,而且贴的严丝合缝。
就是那种三观非常契合的感觉。
这种感觉非常的不错。
就像说起某件事儿的时候,上一秒他只是抱怨了一下,下一秒对方就立马能get到他的点。
然后这个话题就打开了。
要是友情有等级的话,他们两个的感情可以说是像是坐了火箭一样的嗖嗖嗖的往上升,从生疏的邻居变成了要是在路上都可以主动打招呼的朋友。
“你最近是怎么了?”韩东珠问。
最近都不和她嘀咕关于她的蝴蝶了,耳根子一瞬间清净了还有一点不习惯,以前见面的时候,她总是喜欢喋喋不休的说他又看到了什么新奇的蝴蝶,这家伙又不可能转性,只可能是有其他的可怜虫被她折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