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小九跟在旁边,遇到他感兴趣的图片,眉畔也会给他讲解一番。小孩子学到的东西,无非都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元子青在一旁听了一会儿,也不由露出微笑。
没过多久,眉畔就找到了一味药,是平和补身的,加入糖丸子中也不会有什么害处。做出来的东西吃起来跟元子青的药丸子差不多。况且这么小的药丸,不必嚼碎,直接服下去即可,更难以辨别。
于是她成功的将元子青书房中的三瓶药都给偷梁换柱。接下来,就等着看老天爷是不是肯给这个面子了。
这件事,说起来眉畔做得并不严密,元子青没有发现她这段时间的异常,实在是她好运。这两年来,海关那边贸易不断,为大楚带来源源不断的金银之外,还将大楚的威名传到了海外诸地。
一开始当然不是没有人打主意,想要劫了这些海商。但因为有朝廷军队护航,所以对方非但没有讨到便宜,反而把自己也给折进来了。
这么几次过后,大家就都知道,这些从大楚来的商船,实力雄厚。实力是最可靠的通行证,即便一开始的时候语言不通,彼此交流都十分困难,但贸易到底还是做起来了。大家拿出东西互相比划交换,倒也显得十分和谐。
但是这样总不是长久之计,所有在周映月的建议下,海商会在有贸易往来的地方,都建立了比较简单的据点,招募自愿留在那边的人过去定居,学习当地语言,同时也发展海商会的生意。
如是几年,海商会在海外的势力,反而比之在国内更大了。——毕竟在国内,民不与官斗,无论海商会有多少钱,都仍旧必须要受到朝廷的辖制。但是出了海就不一样了。那些地方都是弹丸小国,武力十分有限,即便是海商们自己组织起来的私兵,也足以灭掉一个国家。
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大楚赫赫威名,传遍海外诸地。
那时候元恪正在海州,知道海商的势力逐渐膨胀,心中就已经有了遏制他们的打算。只不过先帝答应将海关前五年的海贸权交给海商会,他也不能出尔反尔。
但就在今年,海关终于还是被朝廷给收回来了。于是元恪立刻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出:他打算以大楚朝廷的名义,专门组建船队,护送海商的同时,也一路宣扬国威,让番邦海国知道大楚皇帝的存在。
这是势在必行的事。否则时间长了,让那些人只知有大楚商人而不知有大楚朝廷,岂不是成了变相的独立?万一有人生出野心,不愿意在大楚当个良民,而打算去海外做个国主,说不定还真就让他给做成了。
——这番扬威,与其说是做给海外的人看,不如说是做给海商会看。
这组建船队的事情,就被交给了元子青。理由也是现成的,海关成立时由福王府和海商会共同负责,福王府对于这部分事务也更加熟悉。
海上航行,气候和风向都是非常重要的,每年只有几个月的时间适宜出海。所以为了抓紧时间,元子青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焦头烂额,回到家里,是他一天之中难得的休息时间,不愿意去动脑子,所以竟也没有察觉到眉畔在背后做了那么多事情。
如今他的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终于得了一点空闲,眉畔的药早就已经换完了。
接下来,朝中便开始就出使的人选作讨论了。既然是去宣扬国威,当然是需要一个身份比较贵重,能够压得住的人去猜行。而且最好还是有皇室血脉。这就跟当初还是三皇子的元恪去海州镇守海关,是一样的道理。否则费尽心思出海,也显示不出朝廷尤其是皇室的威严。
对于养尊处优的宗室来说,乘船出海,去那海外不毛之地——即便如今随着海贸流入大楚的海外奇珍越来越多,但不少顽固保守之人,却仍旧觉得除了大楚所在之处,别的地方全都是不毛之地——而且这一去的时间肯定不会短,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载,那日子该怎么过?
所以一商量到这件事,人人便都开始相互推诿。
元恪对这些人的眼界十分失望。这样的人,即便最后答应了出使,当真能够宣扬大楚的国威吗?说不准自己在船上熬不住,有了个三长两短,那真是丢人丢到海外去了。
所以这些人害怕的时候,元恪心中已经将他们全都否定了。
清河大长公主倒是对此十分积极。她自己是女眷不能去,但她有儿子啊!那是皇帝的表兄,说起来身上也有一半皇室血脉,头上还盯着小郡王的名号,让他去出使也是可以的。
自从新皇登基之后,清河大长公主十分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地位的变化。尤其是在求药之事后,她更成了宗室之中的一个笑话。所以现下,讨好新皇,稳固地位便是重中之重。
奈何她自己有心,儿子确实娇生惯养,油瓶倒了都不扶的性子,听得人胡乱传了几句海外的故事,便吓得反魂飞魄散,当夜就发起烧来,自然不能胜任了。
最后,元恪不得已,将视线放在了自己的几位兄弟身上。
虽然当初他跟先皇承诺过会物尽其用,但他怎么可能真的放心去用曾经跟自己争夺过皇位的人来接触政事?尤其是it刚刚登基,立足未稳之际。
但如今情形不同了。他已经站稳脚跟,将朝廷牢牢掌控在手中,而这几位皇子,都已经被消磨掉了雄心壮志,不复当年的模样。元恪倒是不介意他们在国外发展发展自己的小势力,打发出去,总比困在国内争权夺势来得有意义。
只是元恪也没有想到,他才露出了一点这个意思,他这几位兄弟似乎都已经被吓破了胆,只以为这是他对他们的另一种试探,于是一个个坚定的拒绝,倒让元恪的话不好说出口了。
眼睁睁看着局势走到这一步,元子青才轻轻巧巧的站出来,主动请缨,前往海外。
元恪眉头一皱。
这几年来,随着元子青在朝堂上的动作一个接着一个,元恪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位堂兄,是个能人。若是当年自己没有忍住,对他下了手,恐怕现在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是谁,还是件说不定的事。
所以元恪对元子青还是很看不顺眼。但他也承认,元子青的确是有能力,而且对如今的大楚来说,是十分需要的。所以他宁愿自己憋屈些,也没有对元子青动手,反而给了他不少的权力。
元恪认为,两人之间已经有了一种微妙的默契,元子青不越界,皇帝也不会动他。
所以此刻元子青站出来,是在元恪意料之外的。——主要是他没有想到,竟然一个自愿的人都找不出来!
皇帝还没有表态,但听到有人愿意站出来的大臣和宗室,已经想抓住了救星一样,迫不及待的将元子青推出来,反复这件事情非他不可,好话一股脑儿的咋到他头上,倒像是要立刻将这件事给坐实了。
这反而让元恪生出了疑心。
原本没人愿意去,他虽然意外,但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眼界这种事,没有见过,是不可能自己变宽的。过了这一次,将来有的是人抢着想要去。
只是现在情势一变,他就不免怀疑,该不会是元子青在里头捣了什么鬼吧?
但他能做什么呢?即便出使,对他又有什么好处?能够比得上在朝堂中呼风唤雨,手掌大权?
元恪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
但就像是跟他作对一样,这个消息迅速的传遍了京城内外,大家议论纷纷,好像人选已经确凿的定下了似的。——在其他人看来,别人都不愿意去,福王愿意,除了他还能是谁?
这是为皇帝分忧解难啊,皇帝也没有不高兴的道理。
这件事被传进福王府时,眉畔都吓了一跳。等元子青回来,立刻拉着人问,“你要出海?”
“不是我,是我们。”元子青道。
眉畔瞪大了眼睛,反手指了指自己,似乎被这个说法吓住,甚至没有敢开口,而是动了动嘴,做出一个“我”的口型,面带疑问。
她这样子元子青看得实在是有趣。眉畔自从成婚后,少了少女时代的那种羞涩与活泼,变得稳重端庄。有了孩子之后,就更是如此了。这会儿突然间她做出这个表情,元子青心中竟生出几分怀念来。
“对。”他肯定的点头,“你和我,还有小九。”
“皇上会允许?”眉畔问。自古以来,将领出征,皇帝都是要将他的家小扣在京城,才能够放心的。虽然元子青不是出征,但意义也差不多了,皇帝还能允许他带着家眷去?
元子青微微一笑,“这一去或许要三年五载的时间,总不可能让咱们分别这么久吧?”
眉畔立刻摇头。之前她跟元子青分开,最长的时间也不过几个月。若是三五年不能见面,他还独自在海外,消息不通,更不知情况如何,恐怕自己会煎熬死。
这也是之前眉畔不相信元子青会主动请缨的原因。
他们如今已经有了牵挂,不再是孑然一身,说走就能走了。
但这会儿听元子青的意思,他非但要自己去,还想把家人也带走。虽然不知道他会用什么办法来说服皇帝,眉畔心中却是忽然激动起来。
她听周映月说过一些海外的情形,前世今生,别的传闻也听了许多,并不是不向往。只是……她很明白,以自己如今的身份,想要离开京城都很困难,况且是离开大楚,扬帆出海?所以这种向往,也只是暗暗的藏在心底罢了。
却不曾想,竟真有一日能够实现。
单是想一想就足够令人激动了。
“高兴吗?”元子青笑问她。
眉畔睁大眼睛,忽然意识到,自己的那些并未说出口的歆羡,他其实都是知道的。
却一直都没有说,直到今天,能够将这个美梦变成现实,才问出了这个问题。眉畔一时心中翻涌着太多的喜悦和念头,竟说不出话来。半晌才点了点头,眼圈儿有些发红。
“你不必为我如此的……”她喃喃道。
元子青抬手在她头上拍了拍,“傻话。其实也并不只是为了你,只不过正好有这样的机会,无论如何不可荒废了。”
“可家里……”爹娘和祖母都还在这里,他们两个就这么走掉,是否有些太不负责任了?况且皇帝那里若是不答应,会不会因此而迁怒于其他人?
元子青道,“家里的事,我自然会安顿好。放心吧,皇上总不至于对他们下手的。”
眉畔心中还是有些不安,但很快,更多的兴奋将这种不安压下去了。因为元子青决定要做的事情,从没有做不成的。对于自己的夫君,眉畔怀着全然的信任。他说会安排好,那就自然是会安排好。
她双眼亮晶晶的看向元子青,“这件事,你同旁人说过么?”
“还未。”元子青抚了抚她的脸,十分了然的道,“若是你想跟映月说,倒也无妨。反正她迟早都是要知道的,还得请她帮个忙。”